第一百六十四章 造化弄人

    第一百六十四章 造化弄人 (第1/3页)

    第一百六十四章

    麻烦发生之后,两夫妻恨透了这个‘挑事’的女儿,父亲指责她道:

    “你这个搅家精,你弟弟名声坏了,将来说不上媳妇,你就是死了也不足惜!”

    庄四娘子的娘也骂道:

    “一个鸡蛋,你认就认了,非要闹得人尽皆知才好,我早看出你从小就不是安份的,生你真是生了个冤孽。”

    那一天,庄四娘子什么错都没有,却被嫂子拉着又打又骂。

    事情水落石出之后,父母也指责她,没有安慰过她半句。

    “我怜悯这个孩子生活艰难,又得知她如今没有住处。”

    庄四娘子家不富裕,随着哥嫂成婚,房子一一分出去,她的住处被安排到曾经家中的猪圈改造。

    她那会儿处于女孩最美的年化,贤名远播,父母却并不喜欢她,认为她在家中是吃白食的,哪怕她一天到晚不停的干,却没得到好脸色。

    “我心疼她的处境,想起我夫家堂兄的小儿子还没有成婚,堂兄、嫂子四处打听品行不错的未婚女子,便生出了牵媒保线的念头。”

    六叔娘吸了下鼻子,撩起衣角擦泪:

    “当时便留了哭得要断气的四娘子,哄了她半天后,问她愿不愿意嫁进蒯良村中。”

    “你这不是害人吗?”

    张传世插话道:

    “庄老七说那蒯五懒惰出了名的——”

    “不是的、不是的。”

    六叔娘一听这话,连忙摆手:

    “老五以前不是这样的。”

    先前六叔娘讲话后,一直没开口的蒯六叔在此时接话:

    “老五这孩子以前是不错的。他长得清秀,年纪与四娘子相当,在家时也很勤快的,田里、地里是把好手。他还擅长编竹条,闲暇时要编些竹筐背篓去五里店屯卖的。”

    他提到的蒯五与赵福生从庄老七口中提到的蒯五仿佛两个人。

    赵福生奇道:

    “庄老七撒谎了?”

    “不是,他没有撒谎。”蒯六叔又摇了摇头。

    “那就奇怪了,庄老七既然没有撒谎,证明蒯五是个懒汉,你又偏说蒯五勤快,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张传世吐槽。

    “大人听我说,这个事儿,要怪就怪老天不长眼睛。”

    蒯六叔道:

    “我家婆子提起这门婚事,我也很为蒯五开心的,当天她与四娘子通过气了,我就连忙去了我堂兄家,提起这桩亲事,我堂兄顿时便喜出望外。”

    蒯举明的妻子上心之后,也曾出门打听过庄四娘子的为人,听到的都是夸她的。

    也知道她在娘家日子过得不好,知道这孩子性情温顺,并不是尖酸刻薄的挑事之人,对她很是心疼,心中已经认定了这个儿媳妇。

    夫妻商议后,备了礼物,请六叔娘上门去探娘家堂兄嫂的口风。

    庄四娘子的父母对这个女儿虽说不大喜欢,但对这个女儿的婚事却很上心的。

    随着她年纪渐长,提亲的人增多,两夫妻将她的婚事卡得很紧,许多达不到条件的人是不答应的。

    六叔娘带着礼物前来,说夫家有个堂侄,年纪与庄四娘子相当,家境可以,堂兄夫妇性格不刻薄儿媳,一家人过得很是和美,得知庄四娘子美名,想替小儿子来说亲。

    庄四娘子的父母对于六叔娘提到的这门亲事顿时上心了。

    蒯良村团结、富裕在附近十里八乡是有名的,如果女儿能嫁到蒯良村,聘礼先不说了,将来说不定还能补贴娘家兄弟——他们看到六叔娘婚后时常回娘家,一来就大包小包,早就眼馋了。

    这桩婚事两夫妻没有异议,但因为家里贫困,再加上庄四娘子美名远扬,夫妻俩提出了一个要求:聘礼需要多一些。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六叔娘道:

    “我那堂兄家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孩子多了,总要张嘴要吃要喝,再加上当时我那堂嫂有个十几岁的老来子。”

    那小子名声不好,十二三了不好好跟家里人干活,也没有学个手艺,就跟同龄人吃喝混街,将来要想娶妻可不是个容易事。

    庄四娘子的父母为此愁得都要秃了头,他们想起几年前庄老七表姨婆有个女儿嫁进了黄岗村,收了一大笔聘礼,便心动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