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运气也是一种实力

    第115章运气也是一种实力 (第2/3页)



    程世杰眼珠子一转,指着那一顶顶牛皮帐蓬:“哈,本帅差点忘记了,这些帐蓬都是牛皮做的!把它们通通扒下来做成皮甲!”

    周延栋笑说:“已经在扒了,这样的好东西,怎能放过。”

    程世杰看着路边有不少被刨腹而死的战马,或者牛,他的眉头微微皱起。就在不远处的一匹战马尸体前,有一名东江军将士,身穿着建奴的白甲兵铠甲,只不过被漆成了黑色而已。

    程世杰指着路边一匹被活着刨腹的战马道:“看出什么来了?”

    “回禀主……”

    蹲在路边的胡二奇听到程世杰的声音急忙回头,他看到是程世杰,急忙改道:“回禀大帅,末将通过沿途倒毙的战马和牛来分析,咱们这一条应该是网到建奴的大鱼了,在这种情况下,建奴只会利用战马或牛的尸体的余温,为他们的主子保持体温,一路逃,一路杀牛杀马!”

    程世杰对于胡二奇这个女真人倒没有先天性的偏见,只要愿意没有异心,程世杰会赏他一个富贵,但是权力和势力,那就不要想了,绝对不可能。

    现在大明的人口,已经膨胀到了土地承受的极限,无论是辽东还是西北,程世杰都不会放弃一寸土地。

    “本帅赞同你的分析!”

    程世杰从自己的身上,解下披风,披在胡二奇的身上,拍了拍他的肩膀道:“胡二奇,本帅给伱一个命令,调集东江军所有擅长追踪的好手,沿着建奴逃跑的方向追下去,看看本帅这次捞到什么鱼了!”

    “是!”

    就在这时,林续宗走过来道:“大帅,孙抚台孙大人又来信了。

    程世杰打开信,又是原来的那一套说辞,不过,却提出一个新的理由,这个理由让程世杰不得不接受。

    孙元化从过完年,就开始与程世杰去信沟通他来巡视辽南的事情,程世杰自然不想头上多个婆婆,就没有同意。

    直到二月底冰雪初融,得知身在上海的陈子龙,已经准备好了,携带三十多车研究资料,以及一百多名农业专家和他们的家眷,共计八百余人。

    雇佣江南沙船帮的沙船十一艘,准备启程,争取在三月初抵达辽南。

    在这个时候,孙元化只好硬着头皮向程世杰坦言相告,他在告诉程世杰,他的老师徐光启这些年一年努力想培育大明自己的良种,可以适应耐寒冷、耐干旱的粮种,为此,徐光启准备让他过来辽南考察一下,辽南的环境。

    程世杰接着这个消息,大喜过望。

    虽然说后世的种子比明朝的种子要好,要高产,而且病虫害要少,可问题是,后世的种子为了防止农民私自留种,就加了基因锁。最多三季,就会完全退化。

    可是每年购买粮种,程世杰倒是不缺钱了,可问题是,他的运输能力非常有限,五六十公斤的运输量,运输麦子的话,仅仅可以种六七亩。玉米倒是好些,因为玉米种子每亩地只需要四斤,他努努可以运输过来三四十亩地的种子。

    无论是玉米还是红薯,程世杰放着后世的良种,而无法使用,只能干着急。

    现在好了,徐光启这个农学家愿意培育,而且有一套独立且完善的技术团队。

    程世杰望着林续宗道:“给孙巡抚孙大人回信,以最快的速度……不,本帅亲自回信!”

    说到这里,程世杰马上摆摆手,身边的侍卫就驾驶着程世杰的马车房车缓缓驶来,别看辽南的道路情况下现在还不太好,可问题是程世杰只有一辆马车房车,算上宁海军的指挥车,也不过是四辆而已。

    就算遇到不平坦的道路,抬也抬过去了。

    程世杰的马车面积差不多有十五个平方左右,即使是林续宗和宋献策二人跟着上车,在会客厅区域,也不嫌拥挤。

    程世杰将孙元化的信递给了宋献策。

    宋献策匆匆扫了一眼,马上道:“恭喜主公,双喜临门,这是好事!”

    “确实是好事!”

    程世杰指着马车上的舆图道:“此事不仅可以做,而且要大力配合。本帅准备将金州卫城的马桥镇、新桥镇、双桥镇、刘桥镇、骆山镇共计五个镇,五十个屯田百户所,共计七十万亩的荒地,七十七万余亩的草场,九十一万亩的林地,共计约二百三十九万亩地,划给徐光启进行农业实验。”

    二百三十九万亩,大约一千百五平方公里,是后世一个中等县城的范围。

    程世杰接着道:“本帅再调五十个,不八十个工程百户过去,在马桥镇的基础上,建立一座新城,名振海城,取意振兴宁海军之意!这座振海城,就给徐阁老的农业专家团队使用。”

    “只是如此以来,会耽搁我们宁海军的垦田计划!”

    “这都是小事!”

    程世杰笑道:“等他们这些专家培育出新种子,哪怕一亩多收五六斗,那也是惠及亿万民生。这事宜早不宜迟,马上行动。”

    “是!”

    “伯起!”

    “学生在!”

    “此事你专门盯着,本帅要保证质量,要工程进度,一定要快!”

    宋献策道:“主公,还有报捷!”

    “对!”

    程世杰笑道:“崇祯皇帝虽然是一个穷光蛋,就算报上去,他们也不会给宁海军赏赐,咱们就当送温暖了,给他一个面子!”

    这一次程世杰为了给孙元化回信,动用了他这个宁海军总兵的特权,直接将信和一队侍卫局的侍卫,共计五十骑,作为海州大捷的报捷信使,前往登州。

    利用了宁海军的战斗机器,效率还是蛮高的。仅仅四天时间,程世杰的信,就到了登州府城,这一次程世杰没有自作主张,而是请示了一下孙元化,这个海州大捷,是不是要上报朝廷。

    孙元化在收到程世杰的信,他有些难以置信,他认为程世杰怎么转性了?

    其实,并不是程世杰转性了,而是程世杰的本性如此,作为后世之人,自然知道粮食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也知道农业技术的发展的重要性。

    如果徐光启真搞成了大明的杂交水稻,或者是杂交麦,哪怕是每亩可以多产一两百斤粮食,程世杰亲自带着兵去京城给徐光启镇场子,用刀子逼着崇祯皇帝给徐光启一个爵位,让他享受国士待遇。

    在程世杰的信中,他向孙元化表示,不仅给徐光启的农业专家团队提供一座县城专门用来作为辽南农学院的办公、居住、以及研究、实验的场地。

    对了,程世杰还自掏腰包,出资十万两银子,筹建辽南农业技术研究院,用来建造他们实验场地和专家居住的社区。

    程世杰按照宁海军总监和千总级别的将领待遇,给这些农业专家,提供住房,住房是占地面积三亩的三进院落,采取红砖红瓦建筑规模,主体框架统一标准,但是接受专家们的DIY。

    只要专家需要,可以提出建设意见,以及环境规划。只要是前来辽来的农业专家,每个月程世杰给他们发放三十两银子的补助,每个提供两名仆从和两名仆妇,负责专家们的饮食起居。

    农业专家们在辽南的一切生活开支,包括吃、住、行、穿衣,程世杰大包大揽,全包,每名专家,提供一辆双驾四轮马车,一名马夫,以及两匹弩马……

    面对程世杰的这个待遇,包括孙元化自己都有些心动了,这是太好了,好的让人难以置信。不管孙元化如何分析程世杰的真正目的和用意,他该启程前往辽南,还是需要前往辽南。

    就在孙元化准备放下书信的时候,他看到了程世杰在信的最后一句话。

    这是典型的字少事大。

    “崇祯五年二月十七日,建奴正白旗旗主、贼酋皇太极之十五弟贝勒多铎,率正白旗一万两千余人马进犯海州,天气突变,气温骤降,建奴伤亡惨重,冻毙无数,宁海军共计斩首4056级,汉军首级5949级,缴获若干……”

    “哐当……”

    孙元化的手中的茶杯掉在地上,随即摔成碎片。

    “哗啦……”

    听到书房里面的动静,忠心耿耿的中军小校彭建洪提着刀冲向书房,一边奔跑,一边大喊:“来人,保护抚台大人,来人保护抚台大人!”

    徐大成也衣衫不整的冲进书房。

    孙元化望着惊慌失措,色厉内荏的彭建洪,虽然有些不悦,可是考虑到自己无人可用,他还是勉励了彭建洪一番,将他这个总旗提拔成从六品忠显校尉,彭小校终于混到了真正的校尉,也就是试百官级别。

    “谢抚台大人!”

    “下去吧!”

    徐大成整理一下衣衫:“抚台大人,出了何事?”

    “你自己看!”

    孙元化对于程世杰的运气已经感觉无语了,明朝想要斩首一级建奴有多难?作为宁远大捷的亲历者,孙元化比较有发言权。

    明军上万人出战,报级却只有一百数十级的原因之一,倒不是杀敌就真的只有一百数十人,而是首级不好斩获。

    一旦战事不利,建奴马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