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明朝的事情明朝解决

    第130章明朝的事情明朝解决 (第2/3页)

他早已看过了,可是仍旧有些激动,他刚刚抵达左千所的时候,登州卫左千户所仅仅七千四百八十五户,共计一万四千八百五十七人,平均每户不足两个人。

    几乎所有的军户都是光棍,没有办法太穷了,娶不起媳妇。现在辽南的总人口突破了四十二万人,当然这里面计算的只是民,不是兵,加上宁海军的四万八千多名士兵,整个辽南的军民人口,已经突破四十七万人了。

    比原来增加了三十多倍。人口的增加,户数也从不平均不足两口人,到现在突破了两口人,将近三口人。

    这也意味着,在过去的大半年中,很多人已经成了家,待秋后以后,各家各户的存粮多了,百姓们才有安全感,到时候,辽南会迎来新的人口大爆发。

    “可问题是,我们辽东发展迅速,各大工厂持续扩建,大规模招工,工人就远远无法满足需求!”

    宋献策接着道:“光依靠工程百户所兴建百姓的房屋,建筑速度太慢,而且工程百户所兴建百姓住房的时候,有了很大的局限性,有的百姓来得早,他们手中有了一定的积蓄,愿意修建更好的房屋,有的百姓来得晚,他们手中没有积蓄,饱饭还没有吃过几顿,对于住房的要求没有那么迫切,也不愿意借债盖新屋,在这种情况下,宋某以为,我们要改变目前的局面,把目前一百九十二个负责修建房子的工程百户所,承包给个人,让个人负责盈亏!既可以减少我们管委会的财政支出,也可以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在工业的发展上面!”

    在程世杰看到宋献策的这个报告的时候,他不得不承认,宋献策这个江湖术士是被低估了。

    事实上,程世杰也知道,很多人不是没有才能,而是没有施展才能的平台,就像周延栋这个原来的百户官,随着程世杰的升官,他一步一步给周延栋加担子,让他负责这些多工厂的生产管理工作,负责宁海军后勤补给工作。

    就目前宁海军的规模,放在后世至少是军级单位,这个的后勤管理人才,哪怕是专业本科生,面对这些工作也会相当棘手。可问题是,周延栋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显得非常轻松,一直游刃有余。

    可以肯定,周延栋是一个被低估的人才。

    同样的问题,也发生在陈国栋身上,这个原东江军的普通百总,在东江军内部,这样级别的军官足足有二三百个,可是他在担任监军署督监的时候,很多问题,程世杰没有想到,他已经想到了,而且还可以巧妙的利用他的方式,解决一些棘手的问题。

    也同样可以肯定,陈国栋是一个埋没的人才。

    其次,还是沈明遇和张裕,沈明遇还好点,他毕竟当过临时千户官,有一个当千户的父亲,可张裕只是一个码头扛包的力夫……

    事实上,程世杰的原始班底,每个人都在快速成长。

    “距离最早的一批移民,都已经半年多了,他们每天辛勤工作,已经积累了数量可观的粮食的钱财!”

    宋献策道:“用程经略大人的话说,他们已经熬过了最艰难的温饱阶段,开始有了追更高层次的追求,他们愿意建造更大的房子,如果百姓手中没有余钱,家里人口又少,他们可以自己盖两间土坯房,也可以挡风避雨!”

    现在的农民,跟后世的农民其实非常相似,给他们锄头,他们就是最好的农民,给他们工具,他们就是最好的工人,给他们武器,他们就是最好的士兵。

    现在的盖房子,技术门槛相当低,几乎人人会盖,就像《隐入尘烟》中,马有铁还可以带着一个病秧子,把一座小院建起来。

    盖房子这事,其实不能强求,按照各人需求不同。刘青松依靠杀敌的赏金,花了五十七两银子盖了二十间的三进院子。

    可问题是,五十七两银子虽然不算多,整个辽南九成的百姓是拿不出来的,大部分百姓,其实更像是罗平贵一样,一文钱没花,爷仨起早贪黑,用了一个月时间,盖了五间土坯房,三个儿子每个人一间屋,罗平贵自己一间,一间作为客厅,也算是厨房。

    直到后来,爷仨工作,四个人每天可以挣四斗粮食,很快家里的粮食就放不下了,这就连忙再盖两间房子当粮仓。

    宋献策的想法就是把负责修建房屋的工程百户所独立出去,因为就目前而言,宁海军的工程百户修建的房子,主要优先提供给烈属,然后才是军属,现在宁海军四万八千余名将士的房子都差不多建完了,这个工程百户所的任务也差不多完成了。

    不给移民百姓提供住房的原因是,宁海军的家底太薄,也负担不起,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这是宋献策的目的。

    他现在已经接到了消息,孟津渡黄河决堤了。

    元朝末年,黄河泛滥之巨,决堤两处,造成了整个淮北和华北受难,运河也因此被淤塞,因此淮北遍地是黄泛区,百姓蒙受大难,朱元璋老家就是受灾极为严重的地方。而朝廷在脱脱的主持下,开始治理黄河,但是朝廷拨下的资金被贪官全部腐败掉,百姓修河不光没有工资,而且连饭都没得吃,最终爆发了大起义,元朝因此灭亡。

    平心而论,明朝因为受到了元末黄河决堤的警示,对于黄河的治理是非常用心的,主要明初和明中期,两次大规模治理黄河,刘大夏开始在黄河下游修筑大堤,在黄河北岸修筑了内外两道防护大堤,主要位置就在铜瓦厢,修筑大堤就是截断黄河东出的道路,保证黄河沿着开封附近南下,从汴水入淮河出海。自此之后三百余年,黄河都是沿着这条道路,夺淮入海,在明末清初相对稳定。

    虽然明朝的黄河相对稳定,却有意外,这次在孟津渡的决堤,原因不明白,却造成两百余万百姓受灾!朝廷现如今财政困难,肯定是拿不出钱粮赈灾,于其让这二百余万灾民坐以待毙,不如辽南伸出援手。

    眼下距离秋收只有不到两个月,这才灾民到达辽南,最快也要一个多月,到时候,把这些灾民养一养,让他们帮助秋收。

    有了两百万灾民打底,程世杰无论发展工业,还是扩军备战,都有了底气,宋献策也是现实的,没有指望这两百万灾民可以一个不落的忽悠到辽南。

    无论是来三分之一,或者是五分之一,对于辽南而言,都是极大的助益。

    对于宋献策成立移民管理局,前往吸纳难民的事情,程世杰是举双手同意,他不怕花钱,也不怕花银子,辽南的发展,离不开人口。

    既然成立了管委会,宋献策这个主任,就开始履行了工作职责,可以商业发展,那就离不开银行的配合。

    而银行改革也势在必行,因为杨芸娘需要参加管委会的会议,等杨芸娘抽身出来,这才召开银行会议。

    这是一个小范围的会议,也是程世杰的火锅会议。

    地点就是在宁海军的总兵府,现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