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肥猪上门却之不恭

    第134章肥猪上门却之不恭 (第1/3页)

    第134章

    虽然说程世杰利用银行刺激辽南的经济发展,可明末毕竟不是信息爆炸的后世,无论是辽南百姓盖房,还是商人兴建工厂,修路等工程,都需要时间。

    而流民就像沙漠里的胡杨,拥有着极强的生命力,也会自主寻找水源,以求活下去。就在辽东管委会筹建的移民局专项工作组,刚刚抵达山东登州,他们就发现大量的流民已经朝着山东涌来。

    “去辽南,辽南有活路!”

    去年的时候,河南是干旱,特别是在庄稼拔节的时候,连续四十多天没有下雨,除了少数可以得到灌溉的田地,大部分田地都严重减产。

    到了今年,一场雨接着一场雨,却下个没完没了。

    洛阳之西的四十里处,是一座山谷,名叫潭龙谷。潭龙谷里有一伙土匪,匪首却是一名年轻的女子,名叫红娘子。

    红娘子是她的绰号,她的本姓汤,排行三,就叫汤三娘。

    原本她随着父兄跑江湖卖艺,来到洛阳卖艺的时候,红娘子被潭龙谷土匪的大当家,绰号玉郎君看上,这个玉郎君把红娘子抢回去当压寨夫人。

    汤三娘被抓到潭龙谷的时候,在几名妇女的安排下,穿上了大红的喜服,被强逼着与玉郎君拜堂成亲。

    拜完堂,玉郎君就与其喽喽们一起开怀畅饮,等玉郎君想起还要入洞房的时候,红娘子挣脱的束缚,拿着大红的烛台,将玉郎君的脑袋砸得稀烂。

    旁若无人的汤三娘,一身红装,一身血,吓得众喽喽高呼:“大当家!”

    就这样,汤三娘就成了红娘子,也成了潭龙谷的大当家。

    成为土匪大当家的红娘子,本来心善,在看到孟津渡黄河决堤,无数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她就利用山寨的存粮,救助灾民。

    这一救助不要紧,却惹下来了大麻烦,投奔她的流民越来越多,在短短时间内,红娘子的山寨就暴涨到了三四千人。

    潭龙谷本来就是一个小山谷,存粮有限,这下红娘子被灾民吃得快要破产了。’红娘子想要找粮食,可是她麾下大都是老弱病残,试着攻打一个地主大户,结果粮食没有抢到,反而被杀了四五百人。

    红娘子听说过程世杰在辽南组织百姓屯田,于是,她就率领着这些难民,一路往东,前来投奔程世杰。

    “程大帅听说过吗?”

    “没有!”

    “程大帅是好人,带着人在辽南垦荒,办工厂,到了辽南,只要干活,就有饭吃!”

    “大当家,程大帅是官,咱们是匪,官兵抓土匪,咱们去辽南,岂不是送命?”

    红娘子向众人解释道:“在辽南,程大帅不杀人,大不了……”

    “大不了什么?”

    “大不了,我把我交给他!”

    由于红娘子横插了一杠子,也打乱了程世杰的计划。

    红娘子的队伍就像游戏里的贪吃蛇一样,所过之处,活不下去的百姓,就跟着他们的队伍前进。

    大量的流民已经听到了辽南有活干,可以活下去的消息。这些流民拖家带口,一路乞讨,一路流浪,向辽南涌来。

    从洛阳向东走的时候,红娘子麾下四千多人,当抵达开封府的时候,她身边就有了上万人。

    根据管委会的调查报告,流民的先头部队已经过了济南府,向登州府方向前进,最多十天,流民就会抵达登州,最多半个月后,辽南就会迎来大股的流民潮。

    大量的流民涌向辽南,会给辽南的民生造成极大的压力和负担,这是必然的现象。人口虽然是实力,可问题是,这需要有一个上线,一旦突破上线,就会产生更的矛盾。

    看着程世杰的态度,宋献策没有再劝,程世杰决定的事情,那是肯定要做的,他需要做的是,做好本质工作,保证辽南的稳定和正常运行,也要保证秋收工作的顺利进行。

    宋献策微微皱起眉头道:“主公,门下不解,我们宁海军明明占据坚固的防线,而建奴却不擅长攻打坚城,主动出击的话,岂不是以己之短,攻敌之长?”

    “你说得虽然没错,可问题是,我们大明面对建奴,心里上就会胆怯!”

    程世杰点点头道:“我们主动防守,可海州也没有长城,虽然建立了十几座城堡,能将海州防得滴水不漏吗?”

    宋献策摇摇头:“恐怕不能!”

    “是绝对不可能!”

    程世杰苦笑道:“咱们好不容易在金州打下一点基础,一旦建奴派出一支小股精锐部队,学习当年邓艾故智,走阴平,翻摩天岭,偷袭成都,那就全完了!”

    还有一个问题,如果把海州作为决战地点,恐怕海州和复州,就会损失惨重,程世杰不愿意被动防御,却愿意决战境外。

    宋献策接着道:“主公,若是主动出击,我们宁海军品的兵力太少了!”

    程世杰总兵力是将近五万人马,可事实上,这些人马中,一万两千七百五十人是隶属于宁海军守备都司,负责守卫海州沿线十五镇堡以及金州、盖州、复州的防守工作,这些人马动弹不得。

    在真正打仗的时候,程世杰只能调动左右都司一万三千六百余人,加上骑兵四千人马,以及炮兵一千百余人,再加上侦察部队,满打满算还不到两万人马。

    当初在吸引东江军两万六千余人的时候,程世杰并没有肆扩军,最根本的原因,并不是程世杰没有粮食,也不是他没有钱,而是手底下的宁海军老兵太少。宁海军的真正的老底子,训练超过三个月以上的士兵,只有宁海军原来的两千五百余马。

    超过九成的士兵,不是来自登莱新军、就是来自东江军、或者是登州水师,在这种情况下,程世杰不敢扩军。

    经过大半年的不间断训练,特别严格的思想教育,基本做到了统一思想,现在的宁海军已经不再区别什么登莱新军、登州军以及登州水师、东江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