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章辽南庄稼丰收的原因

    第147章辽南庄稼丰收的原因 (第1/3页)

    第147章

    高起潜感觉自己的运气非常好,认识了程世杰。

    在短短一年之内,程世杰先是平复了孔有德之乱,而后又匡复了金州卫、盖州卫,在崇祯五年二月,又不费吹灰之力,收复了辽南的海州卫与复州卫。

    崇祯皇帝在自己的吹风之下,对程世杰这个位勇于任事而且很能干的员工是非常满意,非常信任的。

    当然,程世杰并没有辜负自己的信任,而且程世杰也是有大气运的人,关宁军靡费数千万两银子,历经十几数的发展,想要取得一场可以斩首千级的战役,都非常困难。

    结果,人家建奴上万人马,千里迢迢,跑到海州送人头。

    如果说打仗方面程世杰有本事也就罢了,偏偏他屯田的本事更大。如今大明朝狼烟四起,国库空得可以饿死老鼠,程世杰偏偏又在辽南搞出了这么高产的农作物。

    高起潜也尝了一遍全薯宴,将四十多道各种风味的红薯尝了一遍,味道极佳,在这个情况下,他上上下下打量着程世杰。

    程世杰被这个太监盯着看,看得他有些紧张:“高公公,你为何要这样看着程某?”

    “程大将军莫非有神仙相助?”

    高起潜有些难以置信的道:“否则怎么会有如此高产的东西?这种番薯,早些年也有人进贡过宫里,可不仅仅长得磕碜,而且产量也不太高,又不能好好保存!”

    “哪有什么神仙相助!”

    程世杰淡淡的笑道:“只不过是用对了办法,红薯这种东西,不挑地,只要用对了办法,哪怕是在瘦田,也能获得相当高的产量!”

    “你是如何得知正确的办法?”

    “这是……”

    程世杰原本不想占这个培育高产红薯的功劳,甚至想把这个功劳让给徐光启,从而将徐光启打造成大明的农神。

    可问题是,现在晚了,提前没有来得及布置。

    思来想去,程世杰斟酌道:“当年凤凰山防御千户所失陷,程某被家丁冒死求出,准备乘船前往山东,结果在航行中,船只倾覆,程某抱着一个大木箱子,随波漂流,因为命大流落在南方的一座无人小岛上!”

    “无人小岛?”

    “是啊,是一座面积不大,大约只有几十亩地大小的小岛,上面有水,但是土地非常少,能种地的地方不大。程某连续吃了十几天的海鱼,这才发现箱子里装着一些红薯!”

    程世杰一边想一边把鲁滨逊漂流记的内容,加油添醋、移花接木转到自己身上,程世杰自己熬夜过了三年时间,在这三年的时间内,他没有别的事情可以干,就把红薯用小刀子切成了无数小碎块。

    过了几天这才发现这些小碎块居然发芽了,种下去以后,这些红薯长势非常好。

    程世杰总结道:“经过四年多的摸索,程某这才发现这个红薯,不能在太过炎热的时节种植,而辽南气候正好不冷不热。第二要严格选苗育种,育种的时候,与普通的麦子、水稻、或者高梁恰恰相反,咱们传统的农作物都需要个子大,颗粒饱满的种子,但是红薯却只能选择小的!”

    “为什么要选小的?”

    程世杰摇摇头道:“程某也不清楚,因为小个的红薯育苗后,秧苗长得好,果实结得大,大个的红薯,反而会出现畸形,也偏小,影响产量。第三个原因,那就是肥料要跟上……”

    说到这里,程世杰突然发现高起潜身后居然有两个人正在奋笔疾书,仔细一看,这才发现居然是陈子龙、方以智。

    看到是陈子龙,程世杰就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

    “我们一直想培育出耐寒,耐旱抗病虫的麦、豆还有水稻,只是一直找不到好的办法!”

    陈子龙道:“程经略大人倒是给陈某开启了一个新思路……”

    高起潜转身望着身边的小宦官道:“程大人所说,都记下来了吗?”

    “回禀干爹,孩儿的自幼就有过目不望之能,程帅所言,孩儿都记下来了!”

    “记下来就好,咱家也要把这个情况记录下来,汇总成册上呈给皇爷。现在北方数省连年大旱,天灾频繁,粮食失收,皇爷都急坏了,如果能按照此法种出大量红薯,皇爷肯定会高兴坏的!”

    可惜这年头专利法还没有出台,所以明朝的官员也就不必担心因为侵犯程世杰的专利而被起诉,抄袭起来那叫一个理所当然。

    陈子龙听着程世杰所说红薯选种选小的,他脑袋里豁然开朗起来,他们一直以来,在培育种子的时候,习惯性地选择种子里颗粒最大,卖相最好,如果反向操作呢?

    自古以来,中国就有人不可貌相的成语,事实上早在论语里,孔子就说:“以容取人乎,失之子羽!”

    人,不可貌相的例子有很多,洛阳纸贵的左思,还有唐初的钟馗,庞铳、澹台灭明。无一不是人中龙凤。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例子更不举不胜举。

    想到这里,陈子龙如同疯魔一般,朝着远处跑去,一边跑,一边大叫:“多谢程大人提醒!”

    高起潜见到这一幕,倒也莞尔一笑。

    程世杰道:“高公公,咱们也不急于一时,这边还有好几种新农作物,最近都会陆续成熟,开始收割,公公不妨多等几日,程某也该进京述职了!”

    程世杰选择的时机非常巧妙,秋收之后,建奴肯定会南下出兵,面对宁海军五百多万亩田地的收成,皇太极如果能坐得住,那才是怪事。只要建奴一动,崇祯皇帝肯定不会把程世杰留在京城。

    经过两天一夜的收割,十二万亩的红薯已经收获出来,用十二万亩的红薯计算平均亩产量,依旧拥有三千七百斤的产量。

    孙元化感叹道:“如果储存时间长一点的话,都够一个七口之家吃上一年了啊!”

    孙元化捏着下巴沉吟着,思索着要不要找个机会向程世杰讨要一些土豆种子带回自己治下的地区进行种植。

    孙元化就不敢奢望能有这么高的产量了,能有一半,不,哪怕是三分之一,他治下的老百姓就能吃饱肚子了!

    他还要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