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古怪的战术恐怖的火炮

    第158章古怪的战术恐怖的火炮 (第1/3页)

    第158章

    崇祯皇帝其实非常担心,程世杰和他的宁海军,自从努尔哈赤起兵造反以来,大明胜少败多,特别是大凌河之败后,崇祯皇帝已经发现,他手上已经没有什么牌可以打了。

    关宁军不行,这是崇祯皇帝认清的残酷现实,宁海军现在好不容易取得了海州大捷,重创了建奴,现在建奴倾全国之兵南下,宁海军一旦战败,那他就一无所有了!

    这现在的崇祯皇帝方寸大乱,也不知道该不该同意程世杰出战,还是让其保存实力,保存实力固然好,然而建奴则会更加嚣张。

    左右为难之下,他又想起了孙承宗这个老头,赶紧让人请孙承宗过来问计。

    时间过了足足半个时辰,孙承宗进入皇宫。

    “老臣拜见陛下,吾皇万岁!”

    “阁老请起!”

    崇祯皇帝扶起孙承宗,这才将得到的军事情报向孙承宗说明。

    孙承宗看了看蠢蠢欲动,不知道恐惧为何物程世杰,此时正坐在一张软榻上,闭着眼睛,仿佛睡着了一般。

    崇祯皇帝道:“阁老以为,现在该怎么办?”

    “回禀陛下,老臣认为,宁可放虎归山,也不能自损虎威!”孙承宗用眼睛的余光看了正在装睡的程世杰,然后郑重地道:“自萨尔浒惨败之后,大明还有几个人敢主动与建奴野地浪战的?一个都没有?一直以来,都是建奴攻打哪里,我军就守哪里,被动之极,我军丢失的城池越来越多,建奴也越来越猖狂!现在程大将军不畏强敌,敢于主动出城与建奴决战,先不说别的,光是这份勇气,便值得嘉奖!”

    崇祯皇帝叹了口气道:“程卿固然忠勇,但是建奴凶悍绝伦,他麾下那两万宁海军精兵是我大明的镇国精兵了,万一败了,后果不堪设想,还是让他凭借坚城固守为好!”

    崇祯皇帝说这句话的时候,有了私心。他虽然不满李康妃,可问题是对于皇八妹李微媞还是不错的,至少在他幼年时代,这个妹妹可没少给他偷东西吃,这个恩情他是记得的,刚刚给妹妹找了一个夫婿,而且更为难得的是,朱微媞并不反感程世杰。

    现在朱微媞与程世杰只差一个程序问题,孙承宗这次进京,还有一个职责,那就是充当程世杰的男方媒人,而女方媒人则让徐光启担任,这位礼部尚书、内阁大臣有足够的威望和资历担任这个媒人。

    孙承宗的资历也够。

    听到建奴十万大军南下的消息,崇祯皇帝其实有些怕了,他可不想,这边刚刚给妹妹定下婚事,妹妹就成了望门寡。

    孙承宗冷笑道:“坚守?那要守到什么时候?时间不会永远都站在我军这一边,渤海会刮起风暴,会下冰雹,甚至会冰封,一旦发生了这样的意外,辽南的海上补给线就断了!如果没有与敌军正面交锋的勇气,再坚固的城池也是守不住的!老臣恳请陛下不要干涉程大将军的指挥,让他放手去跟建奴一战!”

    崇祯有些恐惧的问:“万一败了呢?”

    “败了就继续编练新军,接着打!”

    程世杰起身身道:“直到将建奴打趴为止!臣认为,就算宁海军打得全军覆没了,臣也能在一年之内重新编练出一支更强悍的新军,有亿万黎民作后盾,何惧之有!”

    “兵倒是不缺,这个练兵总需要钱粮吧?钱呢?粮呢,如何解决?”

    “陛下再给臣十纲盐引,这些钱就足够臣编练新军!”

    程世杰接着道:“陛下,皇太极说是十万大军南下,他绝对不敢倾巢而出,这十万之数,肯定是虚数,建奴以三百户为一牛录,每户抽一丁,则三百丁为一牛录,全军有三百一十八个牛录,共计九万五千四百人马。两户抽一丁,只能抽出四万七千七百人,三户抽一丁,只能抽出三万一千八百人。臣以为,皇太极最多可以抽五六万人马,绝对不敢倾巢而出!”

    “你说的有道理,可这只是猜测!”

    “臣,不怕建奴倾巢而出,若是建奴真正倾巢而出,这一仗不用打,我们就赢定了!”

    孙承宗的眼睛陡然一亮:“东江军?”

    “没错!”

    程世杰道:“臣有节制东江军之权,一旦建奴倾巢而出,其后方肯定会空虚,臣会命东江军黄龙部抽二三万名精锐,沿鸭绿江北上,袭击建奴左右卫。”

    当然,程世杰还有另外一个布置,那就是位于双城卫的陈大勇所部,经过四个月的扩军,那里拥有湄沱湖布置了将近十万军民,湄沱湖五城都是沿湖而建,如果建奴认为冰封后的湄沱湖可以让建奴来去自如,他们一定会享受到游冬游的滋味。

    湄沱湖现在已经成了一个巨大的陷井,装着炸药的湄沱湖会在建奴行走在湖面上的时候,实施爆破,让建奴尝试一下水淹七军的滋味。

    就算建奴不出动,陈大勇部抽调几支小规模部队,袭击海东女真腹地,还是可以做到的,现在的问题是,建奴愿意不愿意赌一把。

    崇祯默然良久道:“朕得再想想……程卿,孙阁老,你们先回去吧!”

    说完,不等二人行礼便走了出去,他确实得好好想想。

    等程世杰与孙承宗走后,崇祯皇帝又召集了重病刚刚好转的徐光启。

    随着召见徐光启,同时还有温体仁以及周延儒三位内阁大臣。

    问题还是同一个:“此战,你们看谁胜谁负?”

    此时的内阁首辅建极殿大学士周延儒与温体仁一直不对付,二人相互扯皮,内阁徐光启则成了事实上掌握内阁的大臣。

    没有办法,周延儒提出的政策,温体仁必然反对,温体仁提出的政策,周延儒肯定反对,反之也是一样。温体仁反对的主张,周延儒不问对错,肯定支持。

    反而是徐光启提出来的主张,二人为了拉拢徐光启,以及他的西法党,不停地示好,可是在宁海军出兵的问题上,温体仁与周延儒居然离奇的联合了。

    其实,他们二人最希望看到的就是程世杰与后金拼得同归于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