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关键时刻掉链子

    第180章关键时刻掉链子 (第1/3页)

    第180章

    这个世界上,愿意把升斗小民放在心上,永远保护的皇帝,不是没有,他就是被人们称暴君,屠夫皇帝的朱重八。

    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传奇的男人,出身农家,在那个战乱频仍的黑暗时代,他像一道闪电,照亮了华夏的夜空。

    他曾是皇觉寺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沙弥,数十年披荆斩棘,最终登上了天下权力的巅峰。最为难能可贵的是,即便坐在御座上,口含天宪,抚御万方,他也依然还是当年那个骑在牛背上仰望苍穹的放牛娃。

    朱元璋一直没有背叛自己的阶级,哪怕多年并肩战斗的战友一一离他而去,哪怕被士大夫们描绘成杀人魔王、一代独夫。

    自古以来,士大夫与天子共天下,非与百姓共天下,是历朝历代统治者们恪守的潜规则,一直到死,淮右布衣朱重八,都不信这个邪。

    于是,他创造了三大案,也就是蓝玉案其实可以和胡惟庸案并案,空印案、郭桓案。三大案件的发生都带有极强的目的性,胡惟庸案和蓝玉案主要针对的是开国功臣,空印案是朱元璋认为下面的官员藐视权威,郭桓案则是为了整饬贪官污吏。

    这三大案杀了十数的万人,有人说朱元璋是为了加强皇权,有人说是为了加强集权,为子孙铺平道路。有的人则是说朱元璋生性多疑,残忍好杀。

    然而,这事实上,并不是如此,有的人是真不明白,有的人则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朱重八的真正出发点,就是为了让全天下受苦受难的百姓,能够活下去。

    为了让百姓活下去,他制定了中国历史针对官员处罚最严厉的酷刑,在历朝历代,官员犯罪了,可以八议,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

    这八议,议亲专指皇亲国戚,议故,即皇帝的故旧,议贤,即德行修养高的人;议能,即才能卓越的人;议功,即功勋卓著的人;议贵,即三品以上的官员和有一品爵位的人;议勤,即勤谨辛劳的人;议宾,即前朝国君的后裔被尊为国宾的人。

    这一套八议制度,源于《周礼·秋官·小司寇》中的“八议之辟”,是“刑不上大夫”的礼制原则在刑罚适用上的具体体现。汉末魏晋以来,豪强地主阶级的政治经济实力不断扩大,官僚贵族集团的垄断地位日益增强。魏明帝制定“新律”时,为了笼络官僚贵族集团,维护统治阶级利益,首次将“八议”制度正式定入国家法典,使封建贵族官僚的司法特权逐步法律化、制度化,这也是公开的不平等。

    八议之人犯罪可以堂而皇之、有法可依地享有“议、请、减、当、免”的特权。

    可事实上,唯有朱重八,不认这一套,他杀了丞相胡惟庸,这是历史上,第一个不是因为造反或者是无能而被杀的丞相,而是因为贪污。用后世的话说,充当黑恶势力保护伞。

    于是,胡惟庸被杀了,贪污六十两纹银的官员,会被剥皮充草,诛连三族,在历史上,当任何朝廷的官员,都非常爽,只要不造反,贪污最多被罢免,只要不参与夺嫡之争,基本上不会被抄家。

    但是明朝不行。

    有人说朱重八大杀功臣,可事实上呢?朱重八杀的都是该死的功臣,要论功臣之首,自然是徐达,徐达明事理、知进退、通军略、擅征伐……

    最关键的是,他与朱重八,永远是一条心。

    徐达是朱棣的岳父,是永乐皇帝的老丈人,是仁孝皇后的爹。

    全天下的人都敬仰他,在他死后,有流言说,背上生痈,不能吃发物,上位(朱元璋)赐蒸鹅,徐达含泪吃下,于是挂了。

    但是,满朝文武、三军将士都知道,元帅唯一的弱点就是,太好吃了!三军统帅,是个吃货,这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明朝最顶级的军国机密之一。

    最好吃蒸鹅!这是穷时落下的病,魏国公几乎闻到蒸鹅的味道就走不动道,口水能倒灌整个玄武湖,这时候就算王保保杀进来了也不要打搅他,否则你会死得比王保保还要惨。

    明明知道自己的病需要忌口,可是徐达却坚持要吃蒸鹅,结果把自己吃死了。

    “生而好吃,死也要吃!”

    这是得知这位老朋友驾鹤西去之后,大明天子朱元璋给大明元帅亲笔题下的挽联,八个字中,满含悲愤!

    事实上,论军功,如果说功高盖主,蓝玉算个屁,他给徐达连提鞋都不配,在徐达、常遇春、傅友德、李文忠、汤和面前,蓝玉算个屁?

    只要蓝玉安分守己,他什么都没有,作为开国皇帝,朱重八的格局和气度,不说历朝皇帝第一,至少可以排进前三。

    只是非常可惜,朱重八的一片苦心,都被付之东流。

    当程世杰感慨而发的时候,哪怕大明历史上德行和节操都不错的傅宗龙,却露出迟疑之色,显然他并不认同程世杰的话。

    他更相信是上天的庇佑,也可以说是程世杰这个国之柱石的功劳,怎么可能让无知而愚昧的升斗小民,庇护着大明呢?

    当然,傅宗龙并没有与程世杰争论这个问题,他被战场上的炮声给吸引了过来,为了减轻东江军的压力,程世杰下令宁海军的炮兵,对着东江军阵前五百步的范围内,进行火力覆盖。

    三十六门三寸炮,这是后装滑膛炮,照着建奴猛轰,现在根本就不必刻意去瞄准了,两万大军撒开来,多大一团啊,闭着双眼都能打中,再说战场烟熏火燎的,想瞄也瞄不信,还不如闭着眼睛瞎蒙。

    建奴大军从八里湾开始便跟宁海军的大炮结下了不解之缘,他们对这些鬼炮可谓怕到骨子了,炮声一响,所有建奴武士都本能的浑身一哆嗦,心里狂叫萨满大神保佑,千万别让炮弹落到他们身边!

    可惜他们的人数多了点,萨满大神罩不住这么多人,炮弹落下,橘红的烟焰翻滚而起,好多建奴武士被蚂蚁似的抛向夜空,沥下一阵阵血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