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封爵国公世袭罔替

    第183章封爵国公世袭罔替 (第2/3页)

队。

    现在程世杰打赢了建奴,文臣集团心忧如焚,却也无可奈何,武官要爬到他们头上了。

    崇祯皇帝是实在太开心了,八里湾之战,宁海军斩首八千余级,俘虏一万四千余人,已经让崇祯皇帝做梦都能笑醒了。

    这才过多久啊,又一份捷报过来了!这一次明军取得了更大的胜利,连克广宁、辽中卫以及辽阳,特别是辽阳,虽然建奴已经迁都沈阳了,可辽阳的政治地位,就好比大明的南京,如果大明丢了南京城,天就塌了。

    虽然没有在前线,但是崇祯还是可以通过收复大片领地,想象到,这一路上明军几乎是痛打落水狗,一路狂追从八里湾一路追到辽阳,最后在辽中和辽阳之间,又歼灭了两三万建奴。

    建奴先后十二万多的兵力,只剩下四余残兵败将,可谓狼狈到了极点!

    这等战绩让崇祯欣喜若狂,别说天启了,就算是他爷爷,万历皇帝都没有取得过如此惊人的战绩啊!

    崇祯皇帝在御座上手舞足蹈,如同范进中举一般,语无伦次,如同魔怔一般。

    好在周皇后借着由头,劝着崇祯皇帝回寝宫,这才算是结束了崇祯皇帝荒唐之举。

    面对空荡荡的御座,一众文臣交换了一个有些无奈的眼神。

    “温首辅,现在怎么办?”

    温体仁真不想让程世杰再胜利了,他其实不怕程世杰,而是担心程世杰身后的徐光启,还有孙承宗,本来斩首八千余级,俘虏一万四千余人马,守住了海州,取得了八里湾大捷,这样的战果,已经让徐光启走路都带风了。

    那个情况下,程世杰的战功还不是过于显眼,而建奴也被狠狠地削弱了,会老实一段时间,多完美的结果啊?

    可他们万万没想到,程世杰得理不饶人,在八里湾大战之后不顾伤亡,不顾疲惫,硬是带着明军狂追三百里,最终在辽阳城下摧毁了建奴大军,斩首俘虏带招降,灭掉了建奴八万余人。

    虽然这里面有不少是汉军、蒙古、以及索伦部、锡伯部这样的仆从军,但这也意味着后金三分之二的兵力让他给吃掉了。

    建奴现在已经不是被削弱了,而是真正的伤筋动骨,元气大伤了!这个战功,封侯甚至国公都够了!

    文臣集团用了将近百年的时间,好不容易碰到了一个奇葩皇帝,自己把大明的开国家底折腾光了,这才让文臣集团凌驾武官集团之上,他们做到这一点,容易吗?

    再让程世杰代表着武勋集团重新崛起,凌驾他们头上?

    别说坐在他们头上,就算是跟他们比肩,这也是文臣集团的耻辱……

    建奴不是凶残成性吗?

    程世杰到底是怎么做到的?

    以后可还怎么压制他?

    温体仁突然想到了一个人。

    卢象升。

    虽然说,温体仁也不喜欢卢象升,这是文臣中的异类,文臣嘛,都是拿笔杆子的,手无缚鸡之力,弱不经风。

    可卢象升倒好,这货是文武双全,二甲二十五名,妥妥的学霸。可是他却习练武艺,练武的大刀重达一百五十斤,在崇祯二年,他带着大名府的募集的民兵一万余人,抵达大兴,遇到两个牛录的建奴正在围攻大兴县城。

    卢象升二话没说,单骑突阵,连斩建奴数十名精锐,对战白甲兵,他以一敌三,一战成名。

    从此以后,卢象升不再参加文人组织的文友会,诗词交流会,甚至连士绅宴请他都不参加,而是整日与泥腿子,丘八为伍,简直就是文人之耻。

    可问题是,纵然不喜欢卢象升,以文御武的格局可不能坏。

    卢象升带伤出战,以三百精兵,奔袭勋阳,斩首两千余级,成功击退高迎祥麾下两万余流寇,这本身是一个大胜,可是流寇与建奴有办法相比吗?

    所以,这一战,卢象升显得并不出彩……

    现在,必须拔高卢象升。

    在温体仁的操作下,卢象升的大捷重新出炉,文臣们带哄带骗,弄了五六万流民,交给卢象升安置,于是,这一场大胜,成了卢象升以三百骑袭击勋阳,成功打崩溃高迎祥麾下十数万人马,俘虏五万四,斩首两万余级。

    这一个大胜,差点没把崇祯皇帝直接送走。

    高迎祥的二十万余大军占领真定府,威胁保定府,也是崇祯皇帝的心病之一,当初崇祯皇帝同意温体仁的提义,让程世杰撤军,就是考虑到高迎祥二十余万大军,若是逼近京畿地区,会造成京畿百姓恐慌。

    可没曾想,程世杰抗令不遵,执意要打这一仗,打胜了固然欢喜,可是京畿的危机却没有解除,现在好了,卢象升也再一次进入了崇祯皇帝的视线。

    如果说,程世杰是崇祯皇帝心中的白马银枪赵子龙,那么卢象升,就是崇祯皇帝的常十万,常遇春。

    与常遇春一样,卢象升的特色就是逢战必为全军之首,纵马冲阵,以一敌百,一骑当千,斩敌将于万军之中,摧强虏于锋锐之际的猛将。

    在御医的紧急施救之下,崇祯皇帝总算缓过了这口气。

    “太好了,又赢了!”

    崇祯皇帝的兴奋劲,一夜没有安静下来,他现在的精神特别好,哪怕一夜未合眼,在反翌日在早朝上,百官见礼后,崇祯皇帝望着众臣道:“徐卿!”

    “老臣在!”

    “你安排一下,朕要在大明门迎接程爱卿和卢爱卿,检阅凯旋之师!”

    徐光启躬身道:“臣徐光启遵旨!”

    温体仁出班启奏道:“陛下万万不可!大明门乃国门,关乎国体,程将军、卢大人刚从战场下来,浑身血腥,进出大明门,只怕那煞气会惊扰了……”

    崇祯皇帝厉声道:“如果有人能一仗歼灭八万建奴,哪怕他浑身脓疮,朕也愿意大开大明门,并亲自为他牵马解甲!”

    崇祯皇帝站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