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惊恐万状大炮恐惧症

    第186章惊恐万状大炮恐惧症 (第1/3页)

    第186章

    崇祯皇帝也不是刚刚登基那会的小白了,很多事情他其实已经想明白了,也看明白了,程世杰所说士绅问题,如果说之前他还不知道,现在已经知道了。

    大明开国以来,开科八十多次(事实上是八十九次),录取进士共计两万五千余左右(事实上是(24586人),其中,一甲进士共计二百六十七人,二甲进士六千四百六十九人,三甲进士共计一万七千八百五十人,开国以来,共计举人十万零八千余人,成化年以来,存活世上的进士平均在三千人左右,如果算上举人,那个数字则为一万两千五百人左右。

    也就意味着,大明朝现在拥有一万五千五百个特权的士绅阶层,这不是一万五千五百人,而是一万五千五百个家庭,在这一万五千五百个家庭,又结成了盘根错节的关系网络。

    张居正变法,好不容易把瞒报的土地,梳理到了十一亿六千万亩,到了崇祯朝,又失去了将近一半。

    士绅的问题,崇祯皇帝知道,可是他也左右为难,此时的崇祯皇帝,就好像蒋光头,他也知道国府腐败,糜烂不堪,可问题是,他能怎么做?

    反腐,亡党。

    不反腐亡国。

    在摆在崇祯皇帝面前的其实只是一条路,横竖都是死。

    在看到宁海军的强大,看到宁海军重创建奴,关宁军的存在就没有必要了,崇祯皇帝只是试探一下,要挪用辽饷,准备犒赏宁海军,这一下子可算是捅了马蜂窝,所有文武官员,集体反对。

    起初崇祯皇帝还不相信,可问题是事实上,他不得不信,辽饷已经成了大明的毒瘤,伤的是大明朝廷,肥的却是满朝文武大臣,当然,肥的其实是满朝文官和部分武官。

    大明朝廷现在一年的收入才六七百万两银子,可辽饷差不多也是六七百万两银子,其中这六七百万的一半,甚至更多,都进了文臣的口袋。

    面对这个困局,他只要问计程世杰,希望这个上马可管军,下马能抚民的程大将军可以为他解惑。

    当听到程世杰的办法,崇祯皇帝还是有些为难的道:“兴办工厂这种事情谁也没有做过,有违祖制啊……”

    程世杰笑道:“祖制?现在还能剩下多少?”

    在网上,有很多不明白历史的黑粉,一直在黑明朝,也在黑朱元璋,事实上,历史唯一可以堪比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四位皇帝的皇帝,只有朱元璋,也只有老朱同志。

    朱元璋受过不少苦,所以能切身处地为百姓着想,并建立起一系列维护百姓民生的政策,社会福利系统也十分健全。

    朱元璋深知“君为舟,民为水,水可载舟亦可覆舟”的道理,所以他希望自己的百姓可以过上幸福安心的生活,便十分重视明朝的福利发展。比如养老政策,明朝奉行儒家思想,重视以孝治天下的道理,所以对养老问题也比较重视。

    朱元璋深知养老不易,他自己的父母就是没有逃过饥荒的侵袭,饿死在街头,朱元璋当时甚至无法好好安葬他的父母,这也是朱元璋内心的遗憾。

    所以他成为皇帝之后,便将孝敬父母作为传统美德传扬开来,要求人们尊敬长辈,并帮助明朝的老人养老。他还特地下达法令,要求全社会尊敬老人,善待长者,各地方官员也要时常带着生活物资访问老人的生活。

    为了能让子女安心侍奉老人,朱元璋下令,凡是家中有七十岁以上老者的,家庭中可以有一人免于杂役,安心侍奉老者。为了对敬爱老人的子女进行表彰,明政府还会时不时地发放衣物以示奖励。针对没有子女的老人,朱元璋设立了养济院,凡是没有子女无法照顾自己的老人都可以进入养济院居住。

    由于朱元璋当年并没有能力妥善安葬父母,所以他即位以后便建立了免费的公墓制度,帮助百姓妥善安葬亲人。漏泽园成为政府专门负责的制度,使得老有所养,死有所葬,这也是根据朱元璋在《大明律》中的指示严格推行的。

    朱元璋还建立了医疗建设的重要性,便在各地设置了惠民药局,凡是没钱看病的百姓都能前去惠民药局看病抓药。不光普通百姓,边防的军队也得到了免费看病的福利,惠民药局贯穿了整个社会福利系统,在民生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

    另外,老朱同志还是历史第一个提出免费福利房的皇帝,当然,他的这些政策,到了明末都没有人执行了,唯一执行的人,其实是程世杰,程世杰的宁海军福利体系,其实很多都是源自大明建国之初的福利体系。

    比如说,阵亡将士子女有朝廷抚养,阵亡将士子弟可以世袭(宁海军没有执行这一条)斩首敌人可以赏赐田地,杀敌立功,可以升官发财,阵亡将士有抚恤,有免费医疗,有房子住等等,这其实就是明初卫所制度的福利体系部分。

    崇祯皇帝也知道祖制已经被破坏得差不多了,现在的祖制只剩下一个功能,符合文臣利益,祖制就是在放屁,不附和文臣集团的利益,祖制就挡箭牌,也可以说是夜壶,有用的时候,拿出来用,没用的时候,就扔在一边生灰。

    大明的积弊太多,又何止这么一点?

    崇祯皇帝苦笑道:“兴办工厂好是好,可是……谁知道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啊?如果办的工厂不赚钱,工匠没饭吃不说,还荒废了农耕……”

    “做生意,肯定有风险,正所谓风险越高,收益越大,稳赚不赔的买卖,人人都会做,还有利润吗?”

    程世杰笑道:“办什么工厂赚钱,办什么工厂不赚钱,他们自己弄清楚了再动手,陛下何必操心?只管把凯子们钓过来,给他们圈一块没有耕种价值的地皮让他们建厂房,然后朝工厂收税收管理费收垃圾处理费神马的就行了!”

    “凯子!”

    崇祯皇帝疑惑不解地问道:“什么意思?”

    “就是人傻钱多!”

    程世杰笑道:“那些士绅,其实大都是凯子,现在天灾人祸,不是干旱就是雨涝成灾,种地的风险很大,让他们去兴办工厂,兴办工厂有很多好处。要建厂房,得有地皮吧?得要砖吧?得要瓦吧?得有木料吧?”

    崇祯皇帝点点头道:“不错!”

    “还有,建工厂得需要人吧?只有人才能把厂房建起来吧?这样一来,有地皮的人赚钱了,砖瓦作坊赚钱了,伐木工人赚钱了,本地的泥水匠也有一口饭吃了。如果工厂建得多,砖瓦作坊生意红火,肯定得招更多的人才忙得过来的,那等于是将富余的劳动力吸纳一空了。最后,那么多工厂,总得交税吧?”

    程世杰笑道:“工厂办得越多,赚的钱越多,官府能征到的税就越多。这样一来,办厂的人赚钱了,没有田地的老百姓有饭吃了,官府收到的税也多了,这不是皆大欢喜嘛!”

    崇祯皇帝道:“百姓都去做工了,流寇就……”

    “何止是流寇不好招兵,那些士绅地主也不好招佃户了,佣金肯定要大幅提升的,这样一来,种田的收益就薄了很多,相信会有不少地主对种田失去兴趣!”

    程世杰耐心地解释道:“这样以来,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种地不赚钱,地主只能去办工厂,这样一来,不就有更多老百姓有田种了?说到底还是蛋糕大小的问题,现在的蛋糕太小了,就算全给一个人吃都不够塞牙缝的,但如果将它做大十倍,一百倍,一人一口就吃饱了,也就用不着抢得那么凶了!”

    崇祯皇帝迟疑地道:“办工厂真有这么多好处?”

    “当然了,好处多多!”

    程世杰并没有告诉崇祯皇帝,在后世,中国人口超过十四亿了,一直在增长,耕地却没有增加一寸,反倒一直在减少,却没有出过乱子,靠的是什么?

    靠的就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