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火炮居然可以打这么远

    第214章火炮居然可以打这么远 (第1/3页)

    第214章

    沈伯筠的心情相当不错。

    老大其实并不是那个好当的,虽然老大可以多吃多占,该承担的责任和风险一点儿也不少。

    沙船帮在被郑氏打压的时候,他是吃不好,睡不好,头大如斗。现在虽然还是这个情况,可问题是,这些麻烦已经不是沈伯筠的了,而是程世杰的。

    现在的沈伯筠再也不用去担心郑氏的三千余艘战舰了,也不用担心在睡梦中,被郑氏集团的海盗摸上门,割去脑袋。

    也不用担心,面对沙船帮众家属哭天抹泪,最最最重要的是,他可以看看程世杰如何对付郑氏集团。

    这时候起了东北风,变成顺风,有了风势好借,就极大的提高了航行的速度。

    沈伯筠从船头撒了一把着颜色的木屑到水里,心间默默计数,待水面上的木屑移至船尾,计算出航速,望着程世杰说道:“大帅,风势不改,再有一个时辰,我们便能赶到崇明还有多远?”

    程世杰望着沈伯筠道:“伯筠……”

    程世杰的治理理念还是以法治国,可是随着地盘越来越大,特别是沙船帮投靠过来以后,代表着辽东势力人员成分更加复杂。

    程世杰本来想以雷霆的手段处理,可问题是,如果是这样的话,将来其他势力就不会主动投靠他,甚至可能站在程世杰的对立面。

    如果说以雷霆手段处理那些士绅,程世杰并没有心理负担,可问题是沙船帮的本质,其实是和漕帮一样,都是一群苦哈哈。

    “本帅向来以军法治军,以军法治理辽东,你要明白,有事不能做,沙船帮也不能凌驾法律之上!”

    程世杰一脸严肃地道:“本帅希望你,亲自处理沙船帮的事情,不要留下麻烦,本帅害怕麻烦!”

    听着程世杰的话,沈伯筠的冷汗就流了下来。

    问题的关键是,他现在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沈伯筠急忙返回他的集贤号上,作为沈伯筠的长随兼亲信顾思远急忙迎上来:“老爷!”

    “思远,有件事我要问你,沙船帮出了什么事,惹得大帅非常不满!”

    “没有啊?”

    顾思远仔细想了想:“难道是……”

    “是什么?”

    “老爷,手底下的人难免手脚不干净!”

    沈伯筠反应过来了:“你是说崇明岛?”

    崇明岛形如卧蚕,位于长江口,是南北长约八十公里,东西宽约十三至十八公里。作为大明最大的沙岛,这里的降雨量非常丰富,是一个屯田的好地方。只是有些可惜,这个时代的天气不算友好,时常大风,也会时常暴雨,在崇明岛上的日子并不好过。

    此时的崇明,跟后世那个繁华无比、纸醉金迷的东方魔都完全没有可比性,明末的上海仍然是个相当贫困的地方,那么大一块地盘,真正发展得像点样子的,无非也就是华亭这一小块而已。

    没有办法,像上海、香港、澳门这种沿海城市,是在东西方交流密切的背景之下发展起来的,要么成为进出口贸易的集散地,要么成为东西方交流的窗口,要么成为金融中心,如果没有这个背景,让它们依靠自身那点少得可怜的资源发展起来,真的有点儿强人所难。

    不过眼下并没有利用崇明的屯耕,崇明的商业已经开始勃然兴起,丝织业正逐渐发展,江南所产的棉布、丝绸也有一部份从这里中转销往外国,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好处。

    事实上,在明末,如果明朝能开放国门与欧洲通商,大明的财政危机,相信很快就会解决。而地主兼并土地也会变得无利可图,老百姓会因为工商的兴起,多一条可以选择的活路。

    然而问题是,大明的朝廷执政人员,是文官,作为制定规则的那群肉食动物,从来没有考虑过底层百姓的死活,他们代表的,维护的只有他们自己的利益。

    现在的崇明迎来的春天,事实上,早在沙船帮投靠程世杰的时候,程世杰就开始往崇明岛上布置了。

    因为程世杰不会因为崇祯皇帝一道圣旨而改变自己的战略,就比如打郑芝龙,哪怕崇祯皇帝严令程世杰不许打,程世杰该怎么办,还是怎么打。崇明岛成为成为朱微媞的封地,程世杰都视崇明为自己的地盘了。

    就是这么简单粗暴。

    此时的崇明岛原本不过十四五万人口,超过八成都是沙船帮的帮众或者是他们的家属,现在崇明岛却成了一个巨大的工地,大量的百姓挥舞着锄头铲子,热火朝天地建造仓库、扩建码头、修建栈桥。

    崇明岛作为大明最大的沙岛,可以作为码头的地方其实不多,偌大的崇明岛,与后世一千两百平方仅是相比,小了三分之一,陆地面积仅仅八百多平方公里,原本是五座相邻的沙岛,逐渐连成了一起。

    既然是开工大兴崇明岛,肯定需要大量的工人,沈氏家族投靠了程世杰,监工,招工,以及施工的工作,自然就落在沈家的头上。

    可沈家人习惯了高高在上,沙船帮在跑船运输的时候,用谁,那就是赏给谁饭吃,所以他们已经养成的这样的习惯。

    程世杰为了加快工程施工的进度,给崇明岛的百姓,按照每天给一斗米,或者五十钱的工薪招募工人。可问题是,这个事情到了沈家人的手中,一斗米变成了三升,五十钱变成了二十钱。

    这样以来,虽然参加施工的工人也非常满意,可是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