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1章山东兖州星火燎原

    第291章山东兖州星火燎原 (第1/3页)

    郑鄤倒是想息事宁人,可问题是徐光启不干了。

    作为一个虔诚的教徒,他的信仰被人诬蔑成邪教,尼玛这岂能忍?

    徐光启顿时火力全开,口若悬河,滔滔不绝。

    论骂人,整个御史台谁有他常识渊博,他可是学贯东西,引经据典,那是人家玩剩下的,不管东林党这帮鸟人怎么转进,他总能迅速将其话头堵住,然后引经据典一通狠抽,直抽得这帮鸟人眼冒金星。

    “什么,辽东坏了华夷之防?”

    徐光启先是从春秋战国,开始聊华夷之辩,华夷之辩辨区分的主要标准是以华夏礼仪的有无。汉晋以后华夷之辨区分的主要标准是以血缘远近。

    受近代西方民族理论的影响,很多学者认为古代中国没有民族主义,但实际上,古人们民族国家意识最突出的表达莫过于“华夷之辨”。“华夷之辨”存在着深刻的民族主义色采。因此,古代中国人具有史所罕见的最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先秦中国人严格地以文化(服饰、礼仪、思想、道德等的综合体)严格区分先进的华夏族与落后的蛮夷,汉晋开始以血缘为主要因素区分。

    这一点,先从文化上来说,辽东从来没有在正规学堂里开设外语课,所有的辽东传教士必须用汉语传教,而且他们来到辽东以后,就连上帝都上穿上华服,无论教堂里的壁画,还是塑像,都要严格执行辽东的规定。

    无论是新教和天主教,他们的教徒不准穿教士服,只能穿道袍,不改发鬓,不易服,圣经也是用汉语翻译的。

    再从血缘上来说,目前根本数据统计,在辽东的外国人共计五千七百六十三人,其中女性为一千九百五十二人,与大明通婚的却没有一例。

    倒是有几十富商购买了洋人小妾,但是小妾,只是财产,就算生出混血儿,在明朝也是被歧视的。

    没有改变文化习惯,何来坏了华夷之防?

    没有通婚,如何坏了血统?

    辽东还是大明的辽东,如何坏了华夷之防?

    要说封官,整个大明只有崇祯皇帝封了二十六名外国人为官,其中官职最大的是钦天监正汤若望正五品,还有二十六名校事郎正九品或从九品。

    而辽东,程世杰并没有封任何一个外国人为官。

    女子与男子同台竞技,破坏了礼教伦常?

    笑话,大明女子当官也不是没有的特例。四川石门川军在秦良玉的率领下,担任石柱宣慰使,率领石柱川军镇压奢崇明之乱,北上勤王,收复永平四城,以及驰援大凌河,战功赫赫,崇祯皇帝亲自接见秦良玉,并下旨还嘉奖秦良玉为正二品诰命夫人,曾作诗四首赞颂秦良玉。

    古有花木兰代父从军,今有秦良玉代夫领军,破坏了什么礼教?

    至于说程世杰官商勾结,与民争利,好吧,就算他们官商勾结与民争利好了,但是,结果呢?

    结果就是现在辽东人均收入超过三十两银子了,比去年增加了三分之一,比大明两京十三省都要富,甚至比京城还富,与民争利老百姓还能越争越富,奇葩否?

    崇祯皇帝第一次发现原来徐光启的战斗这么彪悍,大有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风采,御史台第一喷子郑鄤被喷得哑口无言。

    更为关键的是,徐光启不仅骂,还动手,拿着笏(hù)抽得嘴贱的御史们狼狈不堪,并不是徐光启有多能打,那些御史都知道,徐光启在大明德高望重,而且老先生已经七十多岁了,万一有个好歹,他们就是千古罪人,要记进史书的,那可就遗臭万年了。

    崇祯皇帝看得贼爽,没想到徐光启的战斗力这么强,倒程党没能在这场空前激烈的口水战中占到任何便宜。

    让他们不满的是,首辅温体仁除了开头引战以后,自徐光启开口后,就一言不发,似乎打定主意要置身事外。

    温体仁确实没什么兴趣来去赶这淌浑水。他知道这帮上窜下跳的东林党打的是什么鬼主意,无非就是想炮制一个大事件,把水给搅浑,然后将他拖下水,再从中寻找他的破绽,看能不能将他扳倒,好让周延儒回来嘛,老把戏了。

    如果他真的被所谓的“大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