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9章在本帅面前颤抖服从

    第329章在本帅面前颤抖服从 (第1/3页)

    北京,紫禁城。

    夜色深沉,灯火闪烁,崇祯皇帝坐御书房里,一言不发,沉默地看着奏折,周围伺候的宦官们大气都不敢喘,有一股说不上来的怪异气氛。

    漠北大雪漠北蒙古和漠西蒙古数十万大军入侵大明,这场从河西至河东绵延两三千里的长城防线上,狼烟四起,可以说是举国瞩目。

    现在蒙古大军距离京城最近的,就是土谢图汗部的大军,现在已经打进了顺天府境内的密云县,距离京城仅仅一百多里,大家都提心吊胆,生怕明军一不留神,又打了个大败仗。

    崇祯更是万分关切,让兵部一有消息就以最快的速度上报,万万不可耽搁,长城防线那边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焦虑不已。

    不幸中的万幸,程世杰还算争气,初到九边总理,便帮助宣府东路挫败了里应外合一举破城的阴谋,虽然乔兆林弃城逃跑,但是这个口子,却被程世杰堵上了。程世杰随后将乔兆林九边示众,随后接手了宣府东路、以及九边战场的指挥权,宣府东路守得跟个铁桶一样,任凭蒙古江大军怎么攻都啃不动分毫,相反还一次次损兵折将,隔三差五的就有一批首级送过来,而且每一次都不在少数。

    起初,在靖安堡失陷以后,蒙古大军冲进密云县境内,崇祯皇帝也是非常紧张,好在程世杰率领宁海军顶了上去,五千余名宁海军步兵,硬是顶着数万蒙古大军的进攻,而且隔三差五,把斩首的首级送到京城。

    短短半个月的时间内,兵部就收到了将近两万级首级,不用说,这段时间,崇祯算是松了口气,程世杰顶在前线,而且是游刃有余!

    但朝中大臣可不是这样看的,他们一个劲的指责程世杰畏敌避战,拥有这么多精兵却只敢被动防守,不敢出去跟蒙古人去打,白白糜耗粮饷!

    那帮大臣一口气推荐了好几位将领,拍着胸口保证他们推荐的人个个都有万夫不当之勇,比起程世杰那个缩头乌龟来强了十倍,只要用了他们推荐的人,保证能叫蒙古大军有来无回!

    这些话说得非常漂亮,问题是崇祯皇帝已经不是刚登基时的那个随便忽悠两句便分不清东西南北的毛头小子了。他可没有忘记当初得知蒙古大军四十万人马南下的时候,那些文武百官噤若寒蝉,纷纷扬言要放弃长城防线,南下京城时的丑态,那时何曾有一个人出来给他出过主意,分担一点压力?

    现在好了,程世杰稳住了局势,而且小有斩获,马上一个个全跳出来要抢功劳了!对于这种人,崇祯皇帝的态度就是:意见接受,一切照旧!

    他虽然生性多疑,但一旦信任哪个人,那就是百分之百的信任,不会轻易动摇的,比如说当初的袁崇焕。现在他对程世杰的信任不比袁崇焕少,甚至,跟那个扬言“五年复辽”的书生相比,憨厚老实、打起仗来不要命的程世杰得到的信任更多。

    虽然说崇祯皇帝对打仗的事情也不是很懂,反正王承恩带回了程世杰的话,这样耗着对大明有利,那就耗着吧。

    然而,让崇祯皇帝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太原镇失守,十数万蒙古大军正在沿着太原各关口,一路南下……

    这个消息,朝堂更是像往沸油里浇了一瓢水,瞬间炸开来了。

    崇祯皇帝目瞪口呆,他想不通好好怎么就失守了呢?

    作为内阁首辅的温体仁更是半天没有说出话来,他仿佛像是踩着尾巴的猫,瞬间跳了起来:“陛下,程世杰误国啊,正所谓,一将无能,累死三军,程世杰身边九边总理,边事之失,不料彼己,丧师辱国,误在总理;不谙机宜,马上催战,误在辅臣;调度不力,束手无策,误在枢部,臣有罪,请陛下治臣死罪!”

    温体仁率先承认自己作为枢辅的责任,请崇祯皇帝治罪。

    这下崇祯皇帝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然而,吴宗达却出列道:“请陛下下旨,将程世杰撤职,将九边军务交由五省总理卢象升接手,调天雄军北上,坚守边城,万万不可出战,蒙古数十万大军,来去如风,与他们野外野地浪战就是找死啊!”

    群臣纷纷跪下,连连叩头:“请陛下马上下旨撤了程世杰的职!”

    崇祯心里也十分惊慌。宁海军是他手中最可靠的部队了,如果败了,那他就一无所有了!程世杰是怎么回事?

    怎么能把太原丢了?

    崇祯皇帝犹豫不决,把目光投向徐光启。

    在崇祯皇帝眼中,徐光启是大明惟一知兵的阁老,毕竟,徐光启门下不仅出了程世杰,还出了漕运总督孙元化,孙元化也算是大明数得着的名将。

    “徐阁老认为如何?”

    徐光启现也一脸迷茫,事实上他并没有接到太原是如何失守的。他就问道:“太原镇三道六十四堡,固若金汤,何以会失守?”

    吴宗达手捧着奏折道:“山西抚府宋统殷上奏,太原镇总兵谢志良畏敌怯战,见蒙古大军来势凶猛,不思抗敌,丢十数万太原军官逃跑,现不知所踪,故而,太原失守……”

    王应熊看着崇祯皇帝迟疑,又接着道:“请陛下下旨,撤程世杰的职,择良将御敌,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崇祯皇帝听到这个缘由,反而松了口气。

    因为像太原总兵级别将领逃跑,这并不是第一次,更不是唯一,事实上大凌河之战中,如果不是吴襄率先逃跑,何至于功败垂成?原昌平镇总兵尤世威逃跑过,把满桂给坑死了,马世龙也逃跑过,保定刘策也跑过,包括兵部尚书张凤翼也跑过。

    如果说没有弃城逃跑的将领,崇祯二年,皇太极就进不了关。

    这种事情处置最严重的,不过是罢官,可问题是程世杰现在负的只是领导责任,按说九边总理和孙承宗的蓟辽督师这种级别的高官,不可能直接问责,怎么说程世杰没有功劳,也有苦劳。

    可问题是,群臣激愤,跪了满满一地。

    崇祯皇帝默然良久,无奈之下道:“朕得再想想……先退朝吧!”

    说完,不等群臣行礼便走了出去,他确实得好好想想。

    然而,温体仁、吴宗达、王应熊却满脸笑容。

    徐光启看着三个老狐狸的样子,就知道事情肯定有猫腻,可问题是他身子太差,是个人都看出徐光启没有几年活头了,而且他还崇尚西学,搞得门下也就小猫两三只。

    崇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