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5章打进沈阳城吃肉

    第345章打进沈阳城吃肉 (第1/3页)

    第345章

    辽东,辽阳,城南约十里,临时养殖场。

    负责交易互市的宁海军将领是张裕麾下将领李小东,在负责与建奴交易的时候,与一个蒙古小部落接触,这个部落让两名蒙古美女接待李小东。

    其中有一名蒙古美女叫乌云娜,深得李小东喜欢,于是就成了李小东的外室,现在乌云娜正与她的哥哥帖木儿正在跟着李小东参观宁海军的养殖场。

    蒙古人对于辽东人的生活是非常向往的,事实上,别说蒙古人,现在整个大明,几乎所有人都向往辽东的生活,哪怕是乡绅富豪也一样向往。

    在辽东兴建了大量的温室大棚,可以种植反季节蔬菜,还有大量的牛羊肉食,在河南或北直隶的大部分地主,有钱也没有地方花。

    可是辽东不一样,物质生活非常丰富。

    来到这座临时的养殖场,这让放了二十多年羊的帖木儿感觉大开眼界,帖木儿在蒙古语的意思是钢铁,叫这个名字的人很多,大概跟某某刚、某强差不多的概率。乌云娜也是一个常见的蒙古名字,意思是智慧和聪明的意思。

    宁海军的养殖场不像蒙古人和建奴一样放牧,他们都是用圈养的方式,哪怕这是一座临时的周转养殖场,规模也相当壮观,用水泥桩和带刺铁丝网一圈便将方圆数十里的地皮给圈了进去,牛羊就在这圈子里可以吃草。

    宁海军拥有大量的骡马,平时消耗牧草数量也非常可观,根本就不可能像蒙古人一样到处放牧,宁海军是用种粮食一样的方式种草,天天浇水施肥,等牧草长好了,就把就把牛羊赶进来吃,一个牧场的草吃完了,就赶向下一个牧场,一家家的吃过去,等最后一个牧场的草吃完了,第一个牧场的草也长好了。

    蒙古人可没这个能耐,基本上就是靠天吃饭,遇上天灾只能自认倒霉。而在养牛场和马场,那些牛和马都被圈养起来,牧民将一车车的饲料运过来投入食槽中。

    贴木儿凑过去一眼,好家伙,他们投下去的是草饼!这些草饼是用黑麦草和苜蓿草的草粉加入豆粉、豆粕等精制而成的,在投喂的时候还加了一定量的糖和盐。

    贴木儿看得目瞪口呆道:“你们就是这样养牛养马的啊?”

    李小东淡淡一笑道:“有什么问题吗?”

    贴木儿不可思议的摇头:“太不可思议了!如果我们也是这样养牛养马,非破产不可!你们这到底是在养畜生还是在侍奉老爷啊!?”

    “没有办法,现在天气又干又冷,牧草稀少,我们对草原又不是很熟悉,没有办法像你们那样找到越冬的牧场,只好用这种笨法子了。”

    李小东随手拿过一块草饼掰开给贴木儿看:“这东西在夏天的时候就储备好了的。夏天,牧草长势旺盛,牲口吃不过来,我们就让人把牧草割回来晒干,切碎,然后磨成粉,加入豆粉制成草饼,这样可以一年不坏,等到了牧草稀少的冬季,这些草饼就派上用场了。瞧,这些牲口都非常爱吃,而且吃了之后一个劲的长膘。”

    贴木儿说:“它们会吃穷你们的!仅仅是给它们准备饲料所花费的人力物力就足以让你们破产了!”

    “怎么会!它们吃好了能够多多的产奶,我们将它们产的奶制成奶酪、奶酒、奶粉销售出去,不仅不会亏,还会赚一大笔钱!”

    李小东笑了笑,“别忘了,我们有上亿人口,即便一千个人里只有一两个喜欢这些产品,也足以让我们的产品供不应求了。”

    贴木儿愣了半晌,最后长长的叹息一声。春天播种,夏天和秋天收割牧草制成草饼储备起来,冬天拿来喂牲畜,汉人摆明就是在用农耕的方式经营他们的牧场,偏偏这种方式还特别有效,从一开始就显示出了无可比拟和优势!

    这段时间他跟宁海军接触比较频繁,越是接触就越是心惊,宁海军的实力太恐怖了,现在明帝国似乎找到了解决汉人在草原上生存和发展的难题的办法,正在把草原当成他们的耕地来经营,一步步地实施,这种经营模式不是蒙古人传统的放牧模式能够比拟的,双方在抵御天灾和经营效益方面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双方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现在贴木儿只希望蒙汉两族能够和平共处,汉人在经营蒙古的同时也给蒙古人留一点生存空间,别像汉唐时代那样赶尽杀绝,他就心满意足了。

    “这草饼是怎么做的?”

    话一出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