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5章给崇祯皇帝提个醒

    第355章给崇祯皇帝提个醒 (第3/3页)

,他并没有拼命的勇气,他肯定逃向漠北了,我们现在可不具备远征漠北的实力!”

    这场大雪,给宁海军在辽东也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再加上这一次为了支援京畿地区,为了支援九边防线,辽东前前后后消耗了太多的军事物资,更何况,这一次宁海军光损失马匹就多达万余。

    陈国栋将李康妃送来的情报告诉程世杰。

    程世杰听闻李国辅商量着要挑起周延栋与程世杰的争斗,周宁的脸色瞬间就尴尬起来。

    他在心里暗暗祈祷,他爹周延栋可千万别犯傻。

    别看在辽东内部,几乎所有人都认为在辽东宁海军第一家族是程世杰,第二家族则是周延栋,第三家族则是谢宗泽。

    可事实上,根本就不是这么回事。

    掌握着商务部和外事部的谢景林,以及掌握着教育部的谢宗泽,程世杰一句话就可以换掉他们,而且不会引起任何波澜。

    可同样,周延栋家族也是一样,自己这个宁海军参谋总长,平时可以替程世杰发号施令,然而,陈国栋只是一个命令,他在晚上睡觉,一觉醒来,就坐着马车离开了延庆县,丝毫没有反抗的能力。

    监军道署在明面上,只有军法队成员和司监、总监、都监,可是他们在内部的监军成员却是隐秘的,只接受各级监军的领导和指挥。

    李信身手高强,也比较警觉,负责擒拿他的四名监军被他击伤,可是面对十数支左轮的时候,以及一句话“奉陈督监之令,缉拿叛徒李信!”

    李信的亲卫人数足足二三百人,却无动于衷,所有宁海军将士都知道一点,没有程大帅,就没有他们的今天,谁是叛徒,他们无力分辨,只能鉴别出,陈国栋下令了,李信只求多福。

    程世杰道:“我们宁海军死过一个监军了,再死一个也不奇怪吧?”

    陈国栋明白过来。

    朝廷派往辽东的官员也好,派往宁海军的监军也罢,程世杰让谁死,他就必须死。

    ……

    李国辅比程世杰的速度要快,他已经抵达了江南,他的目的非常明确,就算要拉拢周延栋,拉拢宁海军的将领们,那也需要真金白银。可是他手中没有钱,崇祯皇帝也没有钱。

    李国辅只能先从吴淞口的巡检司拿到银子,再前往辽东。在抵达巡检司的时候,李国辅看了看账簿,吴淞口巡检司虽然只有一千八百余人,四五十艘船,但是赚钱的速度可真不慢,短短一个多月,就又赚了五十六万多两银子。

    刚刚拿到邸报,看着崇祯皇帝只是革除了程世杰的九边总理之职,却保留了程世杰的辽东总督之职,李国辅看来,崇祯皇帝还真是英明。

    只有这种情况下,才能让程世杰放松警惕,同时也可以给外界释放一个信号,程世杰与崇祯皇帝之间有了裂痕。

    李国辅拿着监军凭信,从吴淞口巡检司提走了五十六万两银子,乘坐原来高起潜的坐船,一艘四千料海鲨级战舰,这可是高起潜自讨腰包定制的战舰,上面装了十六门三寸炮,八门寸炮,战斗力不容小觑。

    起初,这艘战舰在马尼拉海战中受到重创,高起潜花了四万两银子,从造船厂买来的,充当自己的坐船。原本这艘船被命名绍兴号,绍兴号则被李国辅改名金陵号,金陵号在十数艘炮船的护卫下,前往辽东。

    刚刚来到吴淞口的江面上,突然听到远处传来一声炮响。

    “轰!”

    这一枚近失弹,炮弹落在金陵号的右舷首的位置,炮弹在江面上爆炸,激起十几米高的浪花。

    李国辅的脸色大变:“这是怎么回事?哪里发的炮?”

    一名小宦官指着吴淞口炮台道:“是炮台!”

    “混账东西,谁让他们发炮的!”

    李国辅的话音刚刚落,十数枚炮弹再次射来。这可不是虚惊一场,而是有两枚四寸炮弹,直接在金陵号的身上开出两个直径五六米的大窟窿,爆炸冲击波扫过,船帆和水手一起飞上了半空。

    其他水手和锦衣卫见状,急忙跳海。

    大量的海水涌入,金陵号在吴淞口的江面上仅仅坚持了不下一刻钟,就断成两截,沉入江底。

    吴淞口总兵吴胜,向朝廷汇报:“崇祯九年二月初八,吴淞口炮台在例行炮击训练时,宁海军监军李国辅李公公坐船金陵号,没有报备,直接驶入江面,训练炮弹不慎击中金陵号,金陵号中两炮后沉没,卑职极力抢救落水水手,搜救李公公,然而,李公公以下,共计二十九人失踪,三十五人获救,三十八人不幸阵亡……卑职罪孽深重,请陛下责罚!”

    吴胜写好奏折,吹干墨迹:”送到京城吧!”

    “吴帅,您这么写不怕……”

    “怕个鸟!”

    吴胜不以为然的道:“我这一次敢失手轰了李国辅,下一次谁保证,炮弹击中哪里?”

    程世杰原本有可以神不知鬼不觉的弄死李国辅,可问题是,弄死李国辅并不是程世杰的真正目标,他的目标是给崇祯皇帝提个醒。

    程世杰现在不爽了。

    程世杰最近一直把崇祯皇帝宠坏了,让崇祯皇帝有些漂了。不知道什么是轻重,现在只是给崇祯皇帝提个醒。

    正如程世杰所料的一样,在吴胜的奏折送到京城以后,内阁大臣们弹冠相庆,他们知道程世杰与崇祯皇帝的裂痕已经无法弥补了。

    崇祯皇帝看到这个奏折的时候,气得把最心爱的砚台砸了,不凑巧,正好砸在王承恩的脑袋上,王承恩的脑袋鲜血直流。

    然而,这只是无能狂怒,于事无补。

    崇祯皇帝能怎么办?杀掉吴淞口总兵吴胜?

    吴淞口已经死过一个总兵了,再说,他想杀,人家吴胜不见得就愿意死。

    这事,只能认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