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8章封程世杰为辽王

    第368章封程世杰为辽王 (第2/3页)

他这份淡定反过来影响了明军将领。

    朱纯臣不开口指挥,他们就主动指挥部队各自为战,跟清军和关宁军展开殊死厮杀。朱纯臣这个大帅如此淡定,反而给明军信心,只是如果这些将军仔细看看朱纯臣的裤裆就会发现并不是这么回事,那货裤裆早就湿了!

    这不是什么谈定,这完全就是被吓傻了!朱纯臣的大脑失去了思考,他没有打过真正的仗,仅仅是中军大帐这里挨了一炮,伤了一名宦官,炸死四名士兵,却把朱纯臣给吓得尿了。

    朱纯臣虽然出身将门世家,他虽然也带过兵,但撑死也就是带着京营给崇祯皇帝演习一下,演习是演习,跟真正你死我活的战争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朱纯臣何曾见过这等枪炮齐鸣、旌旗蔽野、锐箭遮天的恐怖场面了,何曾见过十几万大军像野兽一样厮杀的场面了!只是被吓尿,没有被当场吓死已经算很有种的了!

    当然,就算注意到朱纯臣尿了裤子,大家还是会选择性忽略这一点,告诉自己朱纯臣指挥若定。毕竟现在处境已经够糟糕的了,如果统帅再不靠谱,就彻底完蛋了!

    吴三桂率领夷丁突骑直冲鏖驾,现在那面皇旗已经越来越近,几乎触手可及了。

    可是,就在这时,关宁军骑兵面前出现一支步兵,这群步兵衣衫褴褛,如同乞丐,他们装备非常差,甚至连弓箭手都非常少,人手一支长枪,这是他们的武器。

    明军装备的长枪手非常多,这并不是因为长枪的威力强大,而是长枪非常便宜,一个空心的枪头,长约三寸,与后世或影视剧里表演的长枪是两个概念。

    吴三桂看着这支部队,顿时反应过来,这是石柱川军。

    吴三桂对石柱川并不陌生,早在大凌河之战时,吴襄就坑过石柱川军,他直接逃跑,把川军的侧翼让给建奴,七千白杆川军,只有不到三千人回了退去,超过四千人留下在了大凌河河畔。

    仇人见面,分外眼红。

    如果把关宁军的军费给石柱川军,不说灭掉建奴,至少大凌河战的战果可以改写,哪怕给石柱川军十分之一,他们也能硬刚建奴至少三个旗。

    长枪兵正好是克制骑兵装备,吴三桂冲杀半天,战马体力即将耗尽,面对川军的防守,他们进攻登时就被迟滞住了。

    当然,川军是用生命在迟滞关宁军,毕竟关宁军的装备太好了,他们手中的劣质长枪,可不像宁海军的长枪,宁海军的长枪,哪怕是建奴的经红甲兵,运气不好,一样会被刺个透心凉。

    可惜,川军的长枪质量太差,很难一次性命中关宁军将士身上的铠甲,他们只能挑选薄弱部位攻击。不过,却成功阻止住了吴三桂的攻击。

    崇祯看着那面带着几分血色的吴字大旗,目瞪口呆:“这……这不是吴家的军队吗?朕待他们不薄,他们为何要……”

    要说崇祯皇帝最信任的武将,很多人下意识地认为,他最信任的是程世杰,其实这并不这样的,崇祯皇帝最信任的人是卢象升,早在崇祯二年,卢象升率领近万大名府民壮,北上勤王。

    这是大明两京十三省一百四十个府,只有卢象升这一个知府募民壮北上勤王,于是,崇祯皇帝就记住了卢象升,第二个人也不是程世杰,而是吴三桂,作为喜欢听评书话本的皇帝,吴三桂和卢象升都是有真本事的人,他们是真可以在战场上,浴血拼杀,如同赵子龙一般。

    程世杰还真没有这捉将厮杀的本事。

    秦翼明跌跌撞撞的来到鏖驾前跪下道:“陛下,叛军来势太过凶猛,微臣等已经支撑不住了,恳请皇上先作退避,免遭不测!”

    崇祯总算反应过来了,怒吼:“朕不走!朕就留在这里!朕要看看那些乱臣贼子到底想怎么样,朕要问问他们,为何要背叛朕,背叛大明!”

    崇祯皇帝是真的震怒了,他自问对卢象升不薄,天雄军建立,他是要人给人,要粮给粮,要装备给装备,程世杰的宁海国可没有这个待遇。

    当然,卢象升的待遇也没有关宁军好,虽然关宁军一直在打败仗,一直跟建奴不清不楚,崇祯皇帝都能捏着鼻子容忍了,这次北伐更是让关宁军当主力,作为一国之君,他对这帮辽西军阀已经是仁至义尽了吧?

    然而关宁军却用临阵倒戈来回报他的信任,这让崇祯极度愤怒,这种愤怒甚至压倒了对死亡的恐惧,他只想冲上前去,质问吴三桂为何要背叛他,背叛大明!

    秦翼明苦苦哀求道:“陛下,形势危殆,现在不是赌气的时候!赶紧走吧,再不走就来不及了!”

    不得不承认,吴三桂是一个出色的将领,他的指挥能力比他爹吴襄要强得太多了,发现川军列阵而战,硬冲肯定不是办法,他就直接下令家丁兵骑奔射,可惜,川军的弓弩太少,对射根本就占不到便宜。

    而且更加重要的是,他们着甲率低,也没有什么盾牌,在关宁军骑兵的奔射下,伤亡惨重,就在崇祯皇帝不愿意后退的时候,川军的防线已经摇摇欲坠。

    这并不是川军的战斗力不强,也不是他们不会打仗,装备太差,他们又有什么办法?以往川军对建奴的时候,都是他们顶在前面保护其他明军的弓弩手,在拥有其他明军弓弩掩护的情况下,建奴骑兵也不能轻易啃动川军的防线。

    现在则没有什么办法,崇祯皇帝身边的京营没有接到就炸营了,到现在还没有稳定下来,根本就没有人配合川军作战。

    不知不觉间川军死伤惨重,吴三桂已经杀到距离鏖驾只剩下两三百米远处了,扬刀狂呼:“活捉朱由检!”

    吴家骑兵狂呼:“活捉朱由检!活捉朱由检!”

    崇祯呆呆的看着这群凶神恶煞,惨笑:“这就是朕所信赖的将士吗?这就是朕倚若长城的关宁劲旅吗?朕是瞎了眼啊!”

    崇祯皇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