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章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第400章瘦死的骆驼比马大 (第1/3页)

    第400章

    要说宁海军的燃烧弹,不得不提一个关键性的人,那就是凯瑟琳。这就是东方与西方在大航海时代技术不同。

    古代不像后世拥有精密的焊接技术,可是对于木质帆船东方采取的是榫卯技艺将木板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坚固的船身。此外,他们还在木板之间和船底上使用毡或油布等材料进行衬垫,从而增加了船只的密封性。

    在古代中国,人们使用缝缀技术来保证船只不漏水。他们使用麻绳或竹筋等材料在船身板之间进行穿孔缝合,形成一个紧密的连接。这样,不仅保证了船只的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船只的密封性。

    缝缀技术效果虽然不错,可问题是成本比较高,然而,在西方则采取沥青渗透技术,使用沥青来提高船只的密封性。例如,在埃及发掘出土的船只,发现其中有不少船只在船底上涂有沥青,这种涂层能够有效地防止漏水。

    早在崇祯五年,凯瑟琳第一次从威尼斯返回大明的时候,就带了四船沥青,作为战略物资,只是非常可惜,沥青对于大明来说,用处非常有限,而且大部分需求都是用来制墨,程世杰发现凯瑟琳运来的天然沥青中,其实是沥青与原油的混合物。

    这一下让程世杰看到了另外一种途径,原油的提炼技术说复杂也复杂,说不复杂,也不复杂,采取土法蒸馏技术,可以将原油分离成柴油或汽油,经过一年多的捣鼓,反而获得了成功。

    在原油提炼过程中,除了柴油和汽油,还提炼出了好几种油料,比如说润滑油,马车的轴承加一点运转会更加畅顺,又比如说枪油,士兵们每天训练完之后都要用它擦枪,有腐蚀性的枪油,可以分解枪管里的火残渣,还有蜡片,这玩意儿也挺受欢迎的。

    但最受欢迎的还是汽油的透明液体,这玩意儿装个半瓶,往里面加点白糖、蛋清、硫酸之类的玩意儿,用一块布塞住瓶口点火抡过去,那火沾到哪烧到哪,一直往骨头里烧,任你拍任你翻滚都弄不灭,越弄火烧得越猛,那恐怖的场面,就连宁海军那些百战余生的老兵也倒抽一口凉气!

    柴油他还没有办法大规模利用,唯有在处理生铁钢铁部部件的时候,用来清洗锈迹,但汽油、枪油、润滑油这些可是一点难度都没有。

    只不过,宁海军的炼油厂产能太低,而且土法炼油对环境污染太大,于是,程世杰将宁海军的小型炼油厂放在了吕宋岛,直接从威尼斯城邦共和国进口原油,放在吕宋炼油厂提炼,最后再分成各种成品油送到辽东,吕宋重点囤积汽油燃烧弹,对付那些喜欢钻树林和山油的土著非常有效。

    这种汽油凝固燃烧弹,就发挥它破坏王的本色,此次大战,河洛新军总共带了一万七千个汽油凝固燃烧弹,其中六千余枚是火箭炮发射式的燃烧弹,一万一千余枚则是投掷型,准备给清军一个惊喜,但一直没能派上用场,这玩意儿挺危险的,一个操作不当就烧自己,宁海军士兵们都有点怵它,不怎么积极,能不用尽量不用。

    但是现在是打防御战,正好发挥了燃料瓶的优点。

    劈头盖脸砸过来的投掷型汽油凝固燃烧弹给清军带来了巨大的麻烦,被烧死烧伤多少人还是其次,最要命的看到那么多人和马匹带着一身大火痛苦哀嚎,全军都不寒而栗,士气自然大受打击。

    毕竟被人活活烧死并不是什么舒服的事情,谁乐意啊?一连两波进攻都让宁海军用投掷型汽油凝固燃烧弹给砸了回去,死伤不少,进展甚微,这样的结果让清军都有点泄气。

    皇太极面沉如水,不断将手中的步骑军放出去,向宁海军大营发动一次次进攻。皇太极认为宁海军的战斗力有一半系于炮兵,打掉炮兵他们等于赢了一半,无论如何,宁海军炮兵阵地也要啃下来!

    经过大半天的战斗,宁海军前后发射四千余枚火箭炮弹,对清军造成的伤亡却非常有限,也只有七八千人伤亡的样子,这让周宁非常不满意,对袁世良这个炮兵指挥官,严厉训斥。

    事实上,程世杰倒没有意外,因为他知道,武器的威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