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3章用密度解决精度问题

    第443章用密度解决精度问题 (第1/3页)

    本来程世杰的计划是安南军团先南安,后面店,毕竟面北环境恶劣,土地贫瘠,后勤补给困难,更为关键的是真不好打。

    可是任何计划赶不上变化,就在程世杰拿下南京的时候,开展改土归流,原本早就被黎朝打得几乎灭亡的莫朝,天启五年(1625年)郑梉派遣郑桥率兵攻陷高平,擒杀太上皇莫敬恭和莫朝皇太子等,押往清化斩首。莫光祖莫敬宽则与次子莫敬完(一名莫敬宇)遁入明朝。

    在明朝的压力下,后黎朝封莫敬宽为太尉、通国公,准许他回到高平。从此以后莫朝的军事实力更加衰弱,并向后黎朝进贡。就在程世杰改土归流的时候,莫敬宇直接提出挟土归降。

    安南南部则被土司军队迅速攻占,当然,这场战争跟大明没有直接关系,大明的各地土司向来桀骜不驯,经常漠视朝廷命令。

    但问题是,沈明遇却不是一个莽夫,当然,以前他很莽,现在学会了用脑子,哪怕东吁王朝再强盛,也没有办法杀光三宣六慰司以及下属的一百六十七个土司府州,就算杀光了土司也没有关系,沈明遇随便找一个人,就让他担任某个地主的土司。

    就像木邦宣慰使司最后一任宣尉使罕盖,早在1606年就被杀身亡,沈明遇却找到一个“罕盖”的遗腹子罕思忠,担任木邦宣慰使,统领木邦土司人马作为先头部队,杀向东吁王朝。

    要知道木邦原来虽然与东吁是世仇,大概就像英法一样,打了上百年,不过木邦的实力太弱,沈明遇就像安南军团的十个营的小矮子五万余人,直接划给了罕思忠指挥,这些已经在辽东训练将近五年的小矮子,非常凶狠。

    就在木邦与东吁大打出手的时候,安南军团开始出兵,兵分六路,一路自蛮莫出发,一路自耿马,一路自孟琏,一路孟养;一路自居姚关,一路自孟淋砦出发。

    六路大军出发,沈明遇却采取先声夺人的势力,原本遇到的关隘,直接用火箭炮和大炮猛烈轰击,采取焦土攻势,短短十数天的功夫,六路大军进展非常顺利。

    由于三宣六慰司的存在,东吁境内生活了无数大明人,特别是自奢安之乱时,无数百姓南逃,进入东吁境内,根据明史记载,在面北生活了数十万明人。

    随着六路大军出发,每到一地,就受到当地明人的空巷而来围观,沈明遇这个安南军团大都督也非常给面子,让明人百姓参观大明的皇家陆军。

    明人在东吁生活不易,这一带的东吁人比猪还懒,他们算是最勤奋最能吃苦的一群人,靠着这些品质,他们不管在哪里都能落地生根,开枝散叶,用勤劳的双手创造惊人的财富,然而这种能力并没有为他们带来福运,反倒带来了灾难。

    东吁人妒忌他们,仇视他们,荷兰人和西班牙人忌惮他们的能力,垂涎他们的财富,针对明人的排斥和屠杀接连不断。

    以往的时候,朝廷没有能力,对此反应平淡,这让在面明人很没有安全感,谁也不知道东吁人什么时候会挥舞着滴血的刀子冲进他们的家里,抢走他们半生积累的财富,屠戮他们的妻儿老小,这种提心吊胆的滋味着实不好受。

    看到大明的皇家陆军来了,他们顿时就觉得有了依靠,很多明人指着这些威力惊人的大炮,雄壮的军队自豪地说:“大明的王师又来了!这一天我们算是盼到了!”

    每到一地,沈明遇就亲自前去拜访当地明人中的长者,与他们亲切交谈,告诉他们国内发生的一切。

    沈明遇邀请当地的明人,发表讲话:“现在的大明已经不再是以前那个闭塞的大明了,我们这一次过来,就为了执行大明监国摄政王的命令,现在大明改土归流,这里将设立安南大都督府,你们只管在这里生活,遇到东吁人排华不要怂,跟他们干,帝国皇家陆军会给你们撑腰的!”

    大概觉得光耍嘴皮子不足以服人,沈明遇按照辽东模式,成立工作委会员(县)、执行委会员(府),并且鼓励大明人成立民兵组织,并且将缴获的各种武器分发给民兵,至于明人想要自保,也可以购买武器,价格吗?几乎白送,沈明遇也没有指着这个赚钱。

    就在沈明遇率领安南军团在北方大杀四方的时候,位于吕宋舰队四支打击分舰队共计六十八艘战舰抵达沙廉海域,沙廉一译“锡里安”。缅甸南部港市,位于仰光河左岸,与仰光隔河相望。

    大明皇家海军抵达沙廉,早在三十多年前,这里爆发了非常著名的沙廉之战,占据沙廉的葡萄牙佣兵头领菲利浦·德·布里托击败了阿拉干的讨伐军。1613年,阿那毕隆在沙廉围攻战中攻破沙廉,擒杀了布里托。

    不过受葡萄牙人的影响,这里的东吁军队火器化非常先进,拥有着六百多名轻型战舰,还有将近七万大军驻扎在这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