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7章来者不善的哥萨克

    第447章来者不善的哥萨克 (第2/3页)

打狍子瓢舀鱼。

    古代普通农民是很少有肉吃的,也就是在到一处荒原垦荒的时候靠着狩猎能够过上一段顿顿有肉吃的好日子,一旦垦荒地附近的动物给杀得差不多了,想再吃上肉就很难了。

    不过却可以人工养殖,古代养殖业不发达的原因就是粮食不够人吃,吃肉成了奢侈品,可是在远东这里,随便种点地,就可以吃饱喝足。

    朝廷也不是将移民扔在远东就不管了,为了保证他们的安全,采取辽东的模式,以百户为堡,十个百户在一起,建立一座镇城。

    由于分配的土地太远,靠近镇城的只是少部分人,大多数移民垦荒的地点,远离城镇,他们只能赶着马车去地里干活,干完活再回城里居住。

    当然,全兵皆兵是必须的,哪怕是十二岁以上的孩子,都要接受军事训练,带着武器装备去田地里干活。

    可问题是,双管齐下,依旧难以解决远东三省人口严重不足的问题。

    程世杰从广东返回北京的时候,已经到了鼎新二年十月,得益于内阁的运转,程世杰的工作也相当轻松,内阁的任何决议,会一式三分,一份交给程世杰审阅,虽然内阁向程世杰身边逞送,可是依旧堆积了很多公务。

    另外一份会交给程家龙审阅,程家龙可以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内阁暂时不会以他的意见为主,而是注明世子以为如何如何,就像这次人口迁徙,遇到困境,程家龙就提出了一个意见,置换法。

    就在现在大明还有很多地主,虽然地主经过土地改革,但是,朝廷并没有强抢地主的土地进行平均分配,而是以债卷的行式从地主手中购买的土地。

    最开始的时候,朝廷想着用未来的钱来还这一笔账,特别是攻打江南,缴获了一大笔钱,内阁准备动用这笔资金,不过程世杰直接否决了。

    现在程家龙提议,用这笔债卷,与地主做交易,可以获得远东土地的拥有权,然后孙之澋就同意了程家龙的提议,并且展开实施。

    大批地主其实没有想过从朝廷手中获得债卷的兑换,他们都是抱着花钱消灾的方式,只是非常可惜的是,现在朝廷兑换了。

    以远东的土地跟他们兑换,并且制造了土契,拿着远东土地的地契,这些地主不知道该哭,还是该笑。

    然而,朝廷是对普通百姓劝导为主,可是对地主却是以强制为主,首先地主家中嫡子管事,每家出三个人,然后走一趟远东。

    他们从海路出发,最先抵海参崴,经过休整以后,开始沿着海岸线,抵达特林,经过两个多月的海上漂泊,他们终于抵达了目的地,也是安东大都督府的驻地治所,特林城。直到此时地主的子弟和管事们,这才发现特林省的土地居然如此肥沃,而且河流众多,方便灌溉。

    从特林省返回以后,这些地主就决定开发特林省,不开发自己家祖祖辈辈积攒的田地就没了,为了招募到足够的劳动力,这些地主开出了每个月三个银币的工钱,包衣食,一天三顿饭而且天天有肉吃的待遇。

    农民是很看重自家那一亩三分地没错,但谁不希望自己能过得好一点?很快就陆续有人报名,加入垦荒大军,你担着担,我赶着牛,一路北上,去为自己的未来拼搏。

    而那帮地主也没有让他们失望,工钱按时足额的发放,衣服一年发四次,一次发两套,都是新的,而且天天有肉吃……

    特林省的人口,迅速暴涨。当然,这些都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搞定的事情,这股迁徙浪潮至少要持续二三十年,然后又要经过数十年的开发,远东和东北地区才能成为大明新的粮仓。

    程世杰忙了半个多月,以后可以松口气歇歇的时候,安北大都督卢象升送来了紧急军情,这份军情是,因为建奴受大明的军事压迫,被迫往西伯利亚迁移,受安东大都督在远东的清缴,当时还有大约十数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