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家宴

    第111章 家宴 (第2/3页)

美同辈论交。”

    “那我们各论各的。”杜位道,“我都听说了,你我或能当连襟。”

    薛白摆了摆手。

    他不走回头路,做到如今这地步了,不太可能再娶李林甫之女。

    之所以还与李腾空往来,只当她是宗小仙,维系着那份情谊,往后若李家有大祸,他总是得还她许多人情。反而是娶了她,只怕要与李家陪葬。

    这想法,与杜位肯定是讲不通的。

    他们很快换了话题,先是聊到彼此的共同好友。

    入了宴,几杯之后,再聊到了杜位那些名扬天下的朋友们。

    “刘长卿,文房兄是我游历洛阳时相识的,当时他在文会上放狂言,自诩‘五言长城’,无人服他,我与他斗诗十五首,输得心服口服,也是他,说他洛阳的宅院空着,让我携妻往游;”

    “崔颢,崔兄是家父的门生,与我亦师亦友。他年少时与薛郎相像,翩然美少年,风采佳公子。十九岁进士及第,连李白都说‘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可见他才气;”

    “岑参,我与岑兄是天宝三载相识,当时他到长安科举,进士及第,守选了三年,今春终于是得了官身……”

    薛白不由问道:“岑兄还在长安?”

    “在。”杜位道:“待我成婚之日他亦会来,薛郎可来?”

    “自当赴会。”

    “我还有一位好友近日亦到长安了,他虽诗名不显,却与薛郎性情相似,你们必会聊得来。他曾与我长谈榷盐法,对此赞不绝口。”

    “不知是谁?”

    “元载元公辅,他出身贫寒,早年与名将王忠嗣之女互相爱慕,王小娘子不顾家中反对,毅然与他私奔,随他到长安科举,天宝元年,公辅兄高中进士,不负美人。如今任期已满,回长安守选。”

    ~~

    门第有多重要,平时或不觉得,但对比此时的杜位与薛白便可知。

    杜位年少就能随父戍边,在中军大帐增长阅历。须知,若一千个士卒中九百九十九人战死,剩下的一人也得不到这样的机会。

    文事上,连崔颢都是杜希望的弟子,王维亦以师礼待杜希望,杜位从小与这些人习文。而杜希望官居三品,战功赫赫,可荫官二子。

    杜位交识天下俊杰的人脉关系,薛白眼下也远远没有。

    两人再碰了杯酒。

    薛白问道:“杜兄与右相关系如何?”

    杜位摇头道:“我娶十四娘,与她阿爷无关。”

    薛白余光落处,恰见十二岁的杜佑饮罢桂花露,摇着头撇了撇嘴,似在说“阿兄真不懂事”。

    之后,这小家伙与薛白对视了一眼,会心一笑。

    ……

    这场家宴是要庆贺杜有邻复官。在暮鼓响之前,杜位提酒恭喜了杜有邻几句,送上一首小诗,便带着杜佑告辞回家。

    本就是亲戚间来增进一下感情。

    不过,关系与立场就是在互相影响。在杜位离开之后,杜有邻才与薛白谈及正事。

    “如今告身已下来了,裴公为我谋划户部员外郎之位,欲查历年账目,他认为王鉷必侵吞了税赋。”

    “侵吞必是有的,但若数额不大则无意义。”薛白道:“圣人该是允许他们有一定范围内的贪墨。”

    杜有邻道:“你可知,国舅让哪个侍御史与我合办此事?”

    “杨钊?”

    “不错。”杜有邻皱起眉头,“这唾壶,如狗皮膏药一般黏着国舅。”

    “刚得实权,手底下无可用之人,任用亲戚实属正常。”

    薛白知道,以杜有邻的性子与杨钊合办公务,恐怕是会吃些亏的。但也好,如今长点教训总比往后再栽大跟头好。

    疏不间亲,没必要在杨銛面前表达对其堂兄弟的不满。

    “杨钊唯有一点用处,他与哥奴、王鉷熟悉。”杜有邻道:“他说,王鉷的新宅造价常人想象不到,实则花了数万贯不止。”

    “大唐一年租钱也只收两百余万贯吧?”

    “是啊,别的不说,只说王宅中那自雨亭,杨钊亲眼看了,称是西域的能工巧匠所造,旁人无法仿制,花费比圣人的清凉殿还高。”

    说到这里,杜有邻身子一倾,又道:“须知圣人建造清凉殿时,陈拾遗尚且以劳民伤财谏阻。你说,从此事查王鉷?”

    薛白摇了摇头。

    杜有邻一愣,问道:“为何?”

    “伯父才得官身,连户部人都未识全,杨钊便给出这样的消息,他何时如此尽力办事了?”

    “这……”

    “要斗倒政敌,最重要的是时机,圣人若想换人且有人能取代王鉷、哥奴时,一句话足矣。如今杨、裴立足尚且未稳,何以代相?伯父到户部亦然,站稳脚跟才是关键。”

    杜有邻点头不已,道:“果然,差点让唾壶这蠢货害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