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2章 潼关怀旧

    第222章 潼关怀旧 (第3/3页)



    “是,不知苗公有何高见?

    苗晋卿显然不是初次听闻薛白的事迹,抚着长须,犹豫了片刻,缓缓道:“老夫虽与薛郎是初识,但一见如故,那便提醒一二,倒也无妨。”

    薛白连忙起身,应道:“多谢苗公。”

    “实不相瞒,骊山的案子,老夫也有所耳闻。其中有一点,以潼关道行路之难,昭应令是如何将近千灾民带到骊山的?

    “如何?

    苗晋卿抬手,向东一指,道:“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窦廷芝,必然知晓。”

    薛白不由道:“我不过一介县尉,如何问得了陕郡太守?

    “那就不是老夫能左右的了。”苗晋卿抚须而笑,不再多说。

    待杜有邻起了,听闻苗晋卿在驿馆,便过去拜会,却没想到,苗晋卿根本就不见他。

    这使得杜有邻十分不解,心想只听说过踩高捧低,倒少见有人对九品县尉笑脸相迎、对四品高官拒之门外的。

    “伯父不必生气。”薛白道,“此事简单,想必他是将我视为钦差了。”

    “何谓钦差?”

    “圣人委派到地方处置重事的官员。”

    “你?”杜有邻惊疑,低声道:“你与我实话说,你真奉了圣旨,暗查刺驾案?”

    薛白笑而不语,低头沉思。

    陕郡太守、陕虢防御使窦廷芝管的是中原到关中之间这一段路,自然是个要职;

    加上这段路上钱粮转运不停,折损又多,自然也是一个肥差;甚至,若中原出现叛乱,此职还干系到关中的防御。

    那苗晋卿想借他或他背后的杨党对付窦廷芝,哪怕只是一步闲棋,亦说明有人已经闻风而动了。想趁一桩案子“坐赃”政敌,牟求官位。

    “重要的是,有心人以为我奉了圣旨。”薛白道:“也许,此时已有许多双眼睛在盯着我们。

    盯着你一个偃师县尉上任?

    “伯父不宜小瞧县尉。”

    毕竟,很多县尉能当尚书宰相,却没见过哪个赞善大夫当上宰相。

    杜有邻倒不是小瞧薛白,而是本没意识到事情有多严重,此时不由紧张起来,问道:“那我们怎么办?”

    薛白道:“连苗晋卿都听说过我,众矢之的,倒不必亮明身份经过陕州,容易落入旁人的圈套。”

    杜有邻懂得圈套是何意思,扮成盗贼杀了不是没可能,更常见的做法则是坐赃,或以美色之类的陷阱让他们同流合污。

    可这地势,总不能绕过去。”

    “挂个假的身份过去罢了。

    “一时半会的,如何能挂个假……”杜有邻话到一半,忽想到一件事,不由停下话头,小声道:“你是说,军中挂籍?”

    “好办吗?

    两人皆有些担心这事未必好办下来,无非是先请殷亮帮忙去打探一二。

    意想不到的是,才到下午,殷亮便递过两张文书。

    “从商贾手里买的。

    “这么轻易?

    “他们手中这种文书多。须知军中除了挂籍、虚额,还有一个弊端是‘进奉’,军将们收的钱虽多,却也要行贿于朝中权要、中使。总之,有钱都好办....

    傍晚,渔民们又来卖鱼,杜有邻依旧出钱将他们的鱼全都买了。

    “春夏都不见雨,今秋也是怪了,风雨不停。”杜有邻看着这些渔民的背影,不由叹惜。

    次日,风雨停了,众人再次启程。

    沿着黄河走,前方一个小小的渔村传来了哭声。

    他们停下行进,只见是村民们在黄河边哭祭,有道士在设坛作法,对着黄河挥舞着桃木剑。

    几个妇人孩子趴在地上哭得死去活来。

    薛白等人遂过去问,那些妇人也不答话,只哇哇大哭。

    末了,还是那道士摇着铃铛,有些平淡地叹息一声,道:“没甚稀奇的,昨日打鱼,让黄河吞了三个...

    杜有邻脑子里嗡的一下,张了张嘴,觉得莫不是自己前日买鱼害死了他们。

    这才刚刚出关中不过数十步而已。

    只管默默流淌。只有河底的尸骨知道它蕴藏着怎样的惊涛骇浪、有着怎样夺人而噬的凶险。

    众人抬头看去,眼前的黄河无比宽阔,它始终是那么平静,不管白天与黑夜,它就像这大唐。

    身后的哭声渐远,薛白离开了潼关,云往偃师。

    行走在这黄河的波涛与秦岭的山峦之间,他脑子里始终想着一首词,却没能念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