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9章 敌我

    第229章 敌我 (第2/3页)

“韦府尹能这么做?”

    宋勉点了点头,叹道:“韦公亦需要证据,才能名正言顺。毕竟这些人背景深厚。

    吕令皓甚至与宫中内侍关系匪浅。

    “证据只怕已被他们毁了?王仪既逃了,只怕不会再回来?”

    “郭万金……会是一个突破口。”宋勉道:“事发后,我考虑了很久。这些相互勾结者中,郭万金是最容易拿下的。”

    “我听说,他是太原郭氏,永王生母郭顺仪的亲戚。”

    “假的,百年前的亲戚罢了。”宋勉道:“薛郎可知,大唐有六大巨富,任令方、任宗、杨崇义、王元宝、郭万金、郭行先。”

    薛白道:“听说过杨崇义。”

    杨崇义是长安巨富,其妻子刘氏,国色天香,与一少年李弇私通,两人便合伙杀了杨崇义,埋于枯井中。杨崇义失踪之后,京兆府日夜查访,拷打了杨家数百人,不得线索。后来京兆府到杨家查坊,堂上有鹦鹉大喊“杀家主者,刘氏、李弇也”,此事惊动了李隆基,把这只鹦鹉养在宫中,封为“绿衣使者”,当时的宰相张说写了《绿衣使者传》记述此事。

    杨国忠为给李隆基解闷,学薛白写故事,找了许多文人写了《绿衣使者续传》,讲的便是这只鹦鹉飞出宫去,到处撞破奸情、协助官员破案的故事,香艳有之,奇异有之,悬念有之..薛白也是看的。

    倒不知,杨崇义死后,杨家数百人被拷打,最后无数家财落至谁人手里?

    “开元二十二年,朝廷查私铸铜钱,抄没了巨富任令方,得钱六十余万贯,相当于朝廷一年租钱的三分之一。”宋勉道:“可见,朝廷是能动、亦愿意动这些为富不仁的商贾的。

    薛白明白宋勉的意思,时人轻贱商贾,当先查郭万金,更容易得到朝廷的支持,再通过郭万金牵连到吕令皓等人。

    他点了点头,问道:“宋先生说他们为富不仁,可是知道些什么?”

    宋勉道:“郭万金这一支早便破落了,他早年出家为僧,当时还是武后临朝,佛家香火鼎盛,朝廷赐寺庙官田以给养孤儿,郭万金便是通过贩卖养病坊的孤儿起家的,称之为恶贯满盈亦不为过……..

    他点了点头,问道:“宋先生说他们为富不仁,可是知道些什么?”

    宋勉道:“郭万金这一支早便破落了,他早年出家为僧,当时还是武后临朝,佛家香火鼎盛,朝廷赐寺庙官田以给养孤儿,郭万金便是通过贩卖养病坊的孤儿起家的,称之为恶贯满盈亦不为过……”

    在陆浑山庄住了一夜,感到了山居的悠闲静谧,可惜薛白不是好享受山水之人,次日便告辞还偃师县。

    毕竟,宋勉知无不言,能说的都说了。

    殷先生且慢。”

    临别之际,宋勉又唤住了殷亮,从仆童手里的托盘上拿起一个卷轴递了过去。

    “这是?

    “知殷先生喜欢收藏金石拓文,这是我叔翁编纂的《金石略》,其中有周宣王《猎碣》的十枚拓文。”

    “真的?

    所谓金石,就是研究先秦时的铜器、石刻,考证上面的铭文、著录,以证经补史。如今这还只是很小众的爱好。

    殷亮确实是很喜欢金石,每次看到什么古迹都想去挖一挖。如今到了偃师,一直念叨着若有空了该去寻找商朝的古迹。今日,宋勉这礼物真是送到了他心坎里。

    薛白不拘殷亮收下,却是再次向山下的平野眺望了一眼,问道:“对了,陆浑山庄有多少田地?可有一千顷?”

    宋勉一愣,摇手道:“没有,不过是入山以后这二十里路边山田。再算上山脚的一些田地,两百余顷罢了。

    “原来如此,是我失礼了。”

    薛白冒昧打听人家的家财,确实是有些失礼,害得宋勉不得不多解释两句。

    “宋家声名在外,与那些欺压百姓的高门大户不同。两百余顷田地,税赋从来一文不少的,每年捐赠不绝,薛郎一查便知。”

    薛白从陆浑山庄回到偃师县署已是傍晚。

    县署官吏们没想到他到山庄里只住了一晚就赶回来,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赵六。”

    正想到六曹报信的看门杂吏赵六听得一声喊,无奈地停下脚步,挤出满脸的笑容,道:“县尉回来了?

    “看见我为何跑?

    “没有,小人没看到县尉。”

    薛白问道:“我前日在户曹没看到色役簿、青苗簿,在哪?”

    赵六苦了脸,道:“此事得问户曹孙主事,小人可不知。”

    “孙主事人呢?

    “不在县署。”

    薛白忽问道:“你识字?据说你还会筹算,为何只是看门杂吏。”

    赵六挠了挠头,道:“小人这不是年纪还小,论资排辈,总得等出阙嘛。”

    混个吏员,他竟还知道出阙。

    薛白道:“我上任以来,几乎没见过孙主事,此人尸位素餐,由你当户曹主事,如赵六吓了一跳,惶恐道:“县尉莫与小人说笑,小人是偃师人,还得老死在偃师。

    眼下之意,薛白早晚要走的,他绝不受薛白拉拢。

    “死在偃师有甚出息?”薛白问道:“你不想带你老母亲与残废阿兄到长安干一番事“小人..

    赵六骇然变色,忙不迭就跑了,生怕被人看到与县尉私下嘀咕。

    薛白不以为意,回到尉廊,招过薛崭。

    “我前日带回来的簿册呢?

    “阿兄,他们趁你不在,运走了。

    “运哪了?

    薛崭当即露出了一个鬼头鬼脑的笑容,道:“我偷偷跟过去看了,就在架阁库,上了把大锁。”

    “咣!

    一声大响,姜亥抡起大锤,敲掉了架阁库的大锁,推开门。

    薛白也不管旁边那两个急得要哭的吏员,带着殷亮便迈步进去。

    架阁库就在库房边上,堆放着历年的簿册,一口又一口的大箱子,足足有上千卷,没有更多精通算学的人才,仅凭两人,显然是不可能查完的。

    且真正要紧的东西,亦不会放在这里。

    但,薛白要查证的事却很简单.….

    “县尉这是做什么?

    不多时,果然惊动了郭涣,难为他还是一脸堆笑。

    “县尉若是想看簿册,直说便是,何苦砸了锁具?”

    从上任以来,薛白说了半个月,吏员们各种推诿,如今真砸了锁,倒得了一句“直说便是”。

    薛白也不揭破,问道:“我想核对一下县里的田亩、户籍,为何找不到近年的簿册?”

    “最近的青苗、色役册在此。

    “这是开元十五年,开元二十七年造的。县里还在依照二十余年前的田亩,十余年前的户籍收税不成?唐律规定,每三年造册。

    郭涣道:“是,但催缴税赋归县尉负责,此事只怕该问王县尉,可惜他畏罪自杀了。

    薛白遂翻开那本开元十五年的青苗簿,见上面记着,兴福寺、药王寺各有田十顷,另有十顷官田给济养病坊孤儿。

    而陆浑山庄的田亩数量,记录在册的确实是两百顷。

    只要不登记田亩、户籍,就没有人能证明有人侵吞百姓田产。

    “既然如此。”薛白放下手中的册子,道:“我来重新丈量偃师县的田亩,如何?”

    郭涣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凝,之后竟是直接答应下来。

    “好,县尉如此尽心公务,我等当全力配合……..

    一名吏员匆匆离开了县署,出了南面迎仙门,到了码头,进了一间货栈。

    “你们渠帅呢?

    有几人正在货栈中抛骰子赌钱,其中一个独眼大汉嘴里叼着麦秆,随口应道:“亲自督货,快到黄河了吧。”

    说罢,他转头看去,外面有个脏兮兮的孩童正鬼鬼祟祟地缀着一个行商,遂骂道:“兀那雏鸟,动一个看看!”

    “麻瞎子,莫吵嚷了,有事与你说。

    “是。”

    孙主事怎么不过来?让你来。”

    “我阿叔忙着呢。

    “说吧。

    “新来的县尉像一条吃了淫药的狗,没完没了地发癫,给他一个教训。”

    麻瞎子整根手指头放在鼻孔里挖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