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章 地主之谊

    第257章 地主之谊 (第3/3页)

   殷亮连忙伸手一推,喝道:“我不是县尉,好好说案情!”

    汪大被推得一个跟跄,脚步虚浮。

    “奴家是被他拐来的.…..”

    “不是!我下了聘礼娶的!”汪大血气翻涌,愤声大吼,“你与县尉,你话音未了,他竟是仰面倒了下去,响起“嘭”的一声,脑后一片鲜血。

    殷亮大吃一惊,连忙上前伸手去探,汪大却是已经死了,鼻孔里隐隐有血,该是有隐疾或中毒。

    “殷录事推死他了!”

    “是被殷录事吓死的。”

    议论声起,那美妇扑上前,抱住了汪大的尸体,竟是悲哭道:“汪郎!呜鸣……你死得好惨啊....”

    后堂,吕令皓已转了过来,喝道:“出了何事?!”

    这不过是寻常伎俩,殷亮早有预料,只有一点他没想到。

    要陷害他,办法多得是,其实不需要枉杀一条人命的。

    他愣愣看着汪大那张丑陋的脸,见到的是至死还在着急、愤怒的表情,急怒得让他很想要了解这个卑微的男人到底经历了什么。

    但再了解也晚了,人已经死了,成了一个不值一提的工具。

    “因为薛崭那小子冲得很,随时可能要动手的样子,吕县令最后没有押殷亮下狱,但借机停了他的权职,夺了他的权。

    高尚已住进了弄晴别业,以方便盯着偃师县的形势。宋家也很信任他,安排了很多人手听他使派,打听消息,沟通联络。

    今天的进展很顺利,但此时高尚听了结果却有些疑惑,事情虽然都是依照他的计划在进行,但他似乎还没看到薛白的应对。

    他当然有派人盯着,知道薛白今日一早答应搬出魁星坊之后,直接就搬到了城西当铺后的一间属于杨氏商行的宅院,之后便称病在家。

    高尚却知薛白是故意的,或是托病不出,以静制动,等待这边士气衰竭;或是托病求援,等待帮手前来。

    “再去探,他手下每个人的一举一动都盯牢,包括杜家、杨氏商行的管事…….”

    “高郎君,薛白出城了。”

    “去了何处?”

    “洛阳。”赶来报信的人还没来得及喘上一口气,连忙答道:“是他手底下的幕僚杜誉,带着一大队车马出城了,在码头登船,说要往洛阳。”

    薛白?你亲眼见到他了?

    “没…….没有,是小人觉得薛白一定藏在队伍中。”

    高尚脸色严肃,叱道:“往后盯梢,别再让我听到你臆测之事。”

    “小人是觉得….....”

    “够了,我要的不是你的猜想!”

    话虽如此,若让高尚来推测,他也认为薛白有可能去了洛阳,要证实也简单。

    “阿浩,你去洛阳一趟,见了令狐少尹,问问薛白是否从朝中寻求支援。”

    受高尚的赏识,不久前刚被推举为队正,因感激高尚,主动请缨陪他来走这一趟。

    被唤作“阿浩”的人其实名叫田乾真,还不到二十岁,因聪明勇武,很“喏。”田乾真应了,却又问道:“是否我找机会弄死他罢了?早些报仇,早些回去。”

    高尚摆摆手道:“打探清楚就好。”

    除此之外,他并未做太多的布置,从头到尾,只是给地方世绅提了个醒、打探些消息。他做事完全不像高崇一言不合就动武,他三言两语就能四两拨千金,利用大势压人。

    纤夫们拉着船只逆洛河而上,前方渐渐显出繁华的洛阳城。

    杜五郎回看了一眼身后的洛河水,垂头丧气道:“感觉像是落荒而逃了啊。”

    他虽然懒,但也理解薛白在做什么,把田亩、户籍清算了,百姓多少地就交多少租税。若做成了,就能让农户减轻一半的负担,对世绅而言虽有损失,但每年还是能从田地里获得大量的粮食。

    说白了,就这么简单一件事,他忙着忙着,一度觉得快要做成了。结果倒好,原来世绅不能接受此事,反应过来了。

    杜五郎很失望,倒不是像薛白那样有大志向,一心改变这些,而是他对几个农户吹了牛,这么灰溜溜地被赶出偃师,过意不去。

    偏偏薛白交代的事还要去办。

    平时他虽嫌薛白太过自重,可若真要让他帮忙送个信,他还是发了牢骚,自语道:“都什么关头了,只顾着儿女情长。

    到了洛阳的次日,杜五郎便去了思恭坊,一路打听,寻找着李林甫在洛阳的宅院。

    这一带有很多唐元功臣。

    唐元功臣指的是唐隆政变时的功臣,因避讳李隆基的名字而称唐元,总之多是在武周朝时犹忠心李唐之人。他们年轻时多在洛阳度过,老了也隐居于此。

    杜五郎问了几间宅子,主人都是他根本没听过但据说很厉害的老功臣,高德、刘玄豹、张德、李献.…...

    终于,他找到了一间占地小到让他诧异的宅院,在一众唐元功臣的宅院中显得很不起眼。

    “啊?这里是右相在洛阳的宅邸?”

    “不然能是你的宅邸?!”

    眼看门房鼻孔朝天,杜五郎便确认了此事,想来李林甫任相以后就没再来过洛阳了。

    “那什么……你们家十七娘若到了,能否派人到道德坊杜家与我说一声,我有封信....

    “你算什么东西?”

    因杜五郎的气质实在不像权贵,说话又吞吞吐吐,那门房已经不耐烦起来。

    杜五郎只好挠了挠头,应道:“我不算什么,总之你与十七娘说,薛白的信在我这里。

    说罢,他也不理会这趾高气昂的相府门房,转身走掉了。

    小巷那边,正有人在远远盯着杜五郎,之后将他的所有行程递给了河南府少尹令狐滔。

    令狐滔听罢,转头吩咐道:“持我名帖,到思恭坊问一问是否右相要来,府署该准备迎接。”

    “喏。”

    做出安排之后,令狐滔继续处置公文,直到半个时辰之后,心腹回来禀道:“阿郎,小人去问过了,右相没有要来洛阳的安排,是相府千金要来……另外,因之前的掠卖良人一案,右相安排了右金吾卫兵曹参军杨齐宣巡查此案,随道护送。

    “相府干金?”

    令狐滔倒想起了此前听过的一些传闻,摇头苦笑。

    先前是假的张三娘,这次是真的李十七娘,薛白不愧是攀附裙带起家的,但高家兄弟岂可能被同一种手段击败?

    他招过田乾真,道:“告诉高尚,薛白又请了一位红颜知已…….”

    说到一半,他微微一愣,发现高尚与薛白经历倒有些相像之处。

    很多年以前,高尚还是个如同乞丐的贱民,偏勾引得令狐滔的一个堂侄女委身与他。

    旁人只知是怀州刺史举荐高尚,使贱民也能得以任官,却不知最初把高尚从泥潭里拉出来的是令狐家。

    从洛阳送回偃师县的消息是顺流而下,当天夜里就递给了高尚。

    “还真去求援了?”

    高尚竟有种棋逢对手的兴奋。

    彼此都明白,棋盘上的棋子就这么多,大势在高尚,薛白若不肯认输,必须借来更多的棋子。这次薛白不可能再利用偃师县的农户、漕工,因为高尚不像高崇,能给他这种机会。

    那么,薛白很可能要倚仗相府千金。

    也许是障眼法?

    屋中灯火通明,高尚抬头看向外面的天空,心想相府千金能到洛阳,虢国夫人也能派人来,务必小心提防着。

    官道上一片漆黑,薛白正举着火把夜行,低头看着满是泥泞的道路,脑子里想的还是那个问题——如果一切计划顺利,高尚没来,那他能否解决偃师县的弊政?

    想肯定是想不出一个确切的答案的,他在这个过程中却有了更多思考,关于变革与破坏,关于谁会是他的支持者。

    他确实打算去找些帮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