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新的平衡

    第372章 新的平衡 (第2/3页)

他麾下士卒奋力杀上,终于是救下张齐丘,驱退了追杀张齐丘的叛兵。

    “子仪。”张齐丘扑上前,用带血的手拉过郭子仪,道:“他们率部去投奔李献忠了……”

    “我去追!”

    郭子仪转身要走,张齐丘已拉住他,道:“来不及了,此事有阴谋……朔方节度使的位置,我保不住。往后诸事,只有拜托你了。”

    “节帅不必如此悲观,也许还有转机。”

    张齐丘摇头不已,没了过去镇守边塞的气概,叹道:“他们准备充分,如何还能容我们有转机?”

    ~~

    六月,杨玉环的生日依旧是长安城最大的事之一。

    之后天气渐热,已到了夏天,李隆基不耐烦待在长安,又准备着前往华清宫小住,方便随时沐浴。

    冬天泡温泉暖和、夏天沐浴方便,总之是华清宫住得舒服。

    薛白作为中书舍人,随在天子左右拟定旨意,自是要跟去的。他一直在留意着能否找到李岫说的,李林甫临死之前调阅的文书,可惜于宫中没有眼线,或许到时可亲自去取一趟。

    圣人仪驾已在准备了,离开长安之前,薛白正在尽力熟悉着中书门下省的事务。

    要掌权并非易事。旁人都说陈希烈依附李林甫,是毫无实权的盖章宰相,但其实盖章本身也是不小的权力。对于眼下的薛白而言,想要接触到更多的旨意,也得看陈希烈的安排,且还有一大部分旨意,连陈希烈也做不了主。

    薛白也没有特殊的办法,无非厚着脸皮,主动去找陈希烈讨差事。

    是日清早,陈希烈到了中书门下省,才走到官廨前,只见薛白又守在廊下,一手捧着书在看,另一书握着一个石铃在举。

    这情形,倒像是回到了当初在秘书监两人共事之时。

    “左相来了。”薛白放下手中的物件,随意地打了招呼,笑道:“今日似比往常早些?”

    “薛郎总守在老夫门前,何意啊?”

    “我刚入中书门下省,对公务不熟悉,盼着左相能多多分派。”

    陈希烈摇头不已,叹道:“你啊,还是那般上进。”

    “左相过奖了。”

    “进来吧。”

    陈希烈像是被薛白磨得没办法了,不再拒绝,领着他进了公廨,让他在外间等着,自己则进了里间,慢吞吞地翻阅着宫中与尚书部递来的公文。

    薛白知里间存放的都是宰执才能看的机要文书,也不探头去看,耐心等着,听着偶然响起的卷轴打开的沙沙响,心想陈希烈做事真慢啊。

    过了好一会,陈希烈才捧着几个卷轴出来,薛白连忙上前去接过。

    “这些是朔方、河西,太原府的公文,这些是尚书省、御史台,以及右相的奏折,这是圣人的中旨。你起草一份旨意,老夫来审阅。”

    朔方发生的事情,前几日刚刚传到了长安,薛白也有所耳闻。

    这件事其实已经酝酿了很久,如今终于还是发生了,他无力阻止,却没想到朝廷的旨意下来得这么快。

    再一看中旨,上面只有一句话——

    “张齐丘迁为济阴太守,以河西节度使安思顺权知朔方节度事。”

    薛白看着,沉默了一会,问道:“我据此,拟一份旨意吗?”

    “自是如此。”陈希烈抚须道。

    “好吧。”

    薛白拿起砚台与墨块,倒了些水,开始磨墨,目光中却泛起了思忖之色。

    他其实什么也没想,只是不知该如何下笔拟这样一道圣旨。

    渐渐地,墨水已经很稠了。

    陈希烈道:“你便数落张齐丘之罪,纵李献忠逃跑、军粮分配不公;再夸赞安思顺之才能,命他权知朔方,尽快平定李献忠之叛。”

    “是。”

    薛白提笔写了起来。

    他虽觉得这件事情不妥当,但既然担任中书舍人,就要把个人的好恶抛除在外,不带情绪地拟旨,完成职责。

    须臾,一封圣旨拟好,他递给陈希烈过目,陈希烈看了连连点头,赞道:“薛郎不愧是状元出身,誊写一遍吧。”

    其实这种公文并不要求文才,倒也不必状元出身。

    完成这桩差事,薛白也算是有了拟旨宣边镇重臣任命的经历,谢过了陈希烈。

    “老夫知你在想什么。”陈希烈拿出印章,放在嘴边哈了两口气,道:“但放心吧,安思顺才干与忠诚皆不缺,能任好朔方节度使一职。”

    说罢,他把手里的印章一盖,“啪”地一声,动作行云流水。

    ~~

    薛白走出中书门下省,脑中还在想着安思顺一事。

    据他所知,不仅是李林甫、陈希烈,其实连杨国忠也认为安思顺与安禄山不和,是可以收服的对象。

    换言之,今日安思顺能身兼河西、朔方两镇节度,一部分原因便是他在朝中有很好的声望,众人对他观感都不错。

    方才陈希烈的态度,让薛白都有些怀疑,是否自己小人之心,因太过警惕安禄山的叛乱,而对安思顺过份戒备了。

    在正要离开这间属于左相的院落之时,他停下了脚步,走到了旁边不惹人注意的角落站着,拿出方才在看的书卷看了起来。

    过了一会,有对话声与脚步声往这边而来。

    “伱这么想就错了,府君与安思顺关系并不好,甚至有仇怨。”

    “我听闻他们是堂兄弟。”有一个漏风的声音说道。

    “府君是十多岁的时候,随母改嫁到了安家,安思顺当时便常常欺凌于他,虽有兄弟之名,却根本没有兄弟之实。”

    “如此说来,安思顺这次若掌了大权,对我们并不利……”

    还在说话的是杨齐宣,他说着,忽然留意到了院子里角落有个人影,定睛一看,惊了一下,毫无底气地道:“又是你?”

    他有些慌张,吉温连忙用一只手抚在他背上,低声道:“怕什么?他还能再打你不成?”

    仿佛是有了安禄山撑腰,杨齐宣这才镇定下来,道:“我只是奇怪,他在左相处做甚,打探朝廷机密吗?”

    薛白被这两人的样子逗得笑了笑,招招手,让吉温近前说话。

    吉温才不肯过去,注视了薛白好一会儿,心想自己吃了口臭的亏,在圣人心里的份量远不如薛白。如今不必在朝堂上与之针锋相对,待往后时机一到,薛白也只是刀俎上的一块鱼肉罢了。

    他自有诸多大事要忙。

    吉温遂显出一个不屑的笑容,自往陈希烈的官廨而去,同时嚷嚷着有机密要奏,让吏员把“杂闲人等”赶出去。

    杨齐宣跟在后面,努力迈出了嚣张的步伐,偏是时不时转头偷瞥一眼,观察薛白的反应。

    朝堂上的丑角是越来越多了。

    薛白这般想着,回忆着方才吉温的话语反应,心中对安思顺的忌惮再次加深起来。

    安禄山的下一步,势必要染指河东了……

    ~~

    次日,薛白在杜家姐妹处商议事务,恰好遇到了无官在身的杜五郎。

    杜五郎抱着试一试的态度邀薛白到终南山小住,被拒绝之后,不由抱怨了一句。

    “你一天天操心的事真多,我看圣人都没你操心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