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7章 或轻于鸿毛

    第377章 或轻于鸿毛 (第2/3页)

烈,除了因为王忠嗣的威望让安禄山十分忌惮之外,也因他与王忠嗣有很深的过节。天宝元年,王忠嗣北伐突厥,孙孝哲的父亲便是死在那一战当中,后来,安禄山想在雄武城截留王忠嗣的士卒,孙孝哲便是那时留在了安禄山军中。

    此番,安禄山派孙孝哲到长安献俘,也与此有关。

    吉温道:“不急,孙将军你想,王忠嗣哪怕还活着,在世人眼中他就是死了,作为将领、官员,他已经被你杀了。”

    “不,他诈死,因为察觉到了危险。”孙孝哲道:“他是最可怕的野兽,躲过我们的攻击必然会报复我们,我们一定不能犹豫,要狠,咬住他的脖子就得一口咬断。”

    “昭应县城离华清宫很近,再动武很危险。”

    孙孝哲却有一种被人盯上的直觉,招过人吩咐道:“你去告诉阿腊多,转移到别的地方藏,那颗假人头埋了……”

    阿腊多便是他派去刺杀王忠嗣的队伍首领,为了扮成南诏人已准备了很久。

    吉温听到人头之事,计上心来,道:“我有办法,不如将那个人头悬挂起来,写上王忠嗣之首级,做成南诏蛮夷耀武扬威的样子。可旁人一看,那头颅是假的,便知王忠嗣诈死,那是欺君大罪。”

    “有用吗?”

    “有用。”吉温擅于刑名,对孙孝哲动不动就要杀人的做法不甚认可,道:“欺君是一柄更锋利的刀,这次不用孙将军动手,王忠嗣已死定了。”

    两人商议过后,当即派人去挂人头,再增派人手往昭应县打探。

    孙孝哲不忘嘱咐手下观察好地势,做两手准备,倘若王忠嗣还有别的手段,大不了就直接杀了。吉温在旁听了,犹在说“不必”。

    然而,待到下午,却接连有不好的消息传了回来。

    “将军,阿腊多他们被找到了。”

    “什么意思?”

    “他们的藏身地没有人,地上留着血迹,应该是被官兵发现了。”

    “王忠嗣!”孙孝哲倏然变色,怒道:“一定是王忠嗣,我们落入他的陷阱了!”

    他其实非常忌惮王忠嗣,也就是趁现在王忠嗣病重,才敢动手杀人,可一旦没杀成,他也很害怕后果。

    吉温连忙安抚这样貌凶恶的突厥人,道:“不要紧,我们做了万全准备。将军的人手皆是硬骨头,不会轻易招供。”

    孙孝哲道:“伱不久前还与我说,再硬的骨头到你手里,也会变软。”

    “可是……如我这般擅刑讯者,不常见。”

    吉温话音方落,有兵士匆匆赶到院中,道:“将军,有要事。太子奉旨追查要案,派人来请将军与吉大夫到骊山问话。”

    “到骊山?怎会如此?”吉温大为惊诧,“圣人如何能变了态度,忽然这般相信东宫?”

    “因为他说的是实话。”孙孝哲道:“就是我派人杀的王忠嗣,被人撞见了,圣人当然会相信。”

    吉温急得团团踱步,喃喃道:“如此一来,可就被动了,太子与王忠嗣这次只怕要对我们下手啊。”

    “慌什么?”孙孝哲豁得出去得多,道:“与他们拼了!”

    ~~

    次日,晨曦一点点铺在美丽的骊山上,御汤九龙殿内光影朦胧。

    趁着黎明时无人注意,年初时被李林甫遥拜过的汉白玉像又被请了出来,披上了淡黄色的绸袍,摆在御榻上。

    它完全是依照圣人模样雕刻出来的,隔着屏风看去,仿佛是圣人还坐在那。

    杨玉环则在屏风另一边排着了戏,丝竹声传得很远。

    如此,华清宫中绝大多数人都以为圣人正在御汤九龙殿与贵妃听曲。

    而上午时分,李隆基已在陈玄礼、高力士等人的护卫下,悄悄登上了西绣岭上的降圣观。

    从这里放眼望去,能看到山下的华清宫,以及更远处的昭应县城。只是隔得太远,人都如蝼蚁一般渺小。

    “陛下,臣有一物献上。”

    薛白上前两步,双手呈上一个筒状的器物。

    李隆基回头瞥了一眼,道:“朕知这是何物,名曰‘千里镜’,在南诏一战中起了大用。”

    “臣惶恐,臣早该呈献陛下,只因战事紧迫,又唯恐事先泄露,只好先行藏拙。如今做了改良,方敢在陛下面前献忠。”

    “废话少说,拿来吧。”

    李隆基随手接过那千里镜,陈玄礼、高力士等人也是人手一个,放到眼前一看,大感稀奇。

    如此,望仙桥对面发生着什么事,他们也能大概看清了。

    很遗憾,圣人今日也许将于此再一次看到他的儿子杀入宫中。

    不多时,果然见到李亨在十余护卫的保护下从十王宅出来,走向了华清宫外的讲武殿。讲武殿是议事之所,圣人驻跸骊山时,许多事朝臣们都是先在那里商议好,再入宫禀奏。

    千里镜中看不到李亨的表情,却能看出他离开十王宅后的振奋,颇有太子的威严之气,全然不同于往日在李隆基面前畏首畏尾的恭谨姿态。

    这让李隆基觉得这种窥视很新奇,因此,当高力士问他是否先到降圣观稍歇一会时,他摇了摇头,非要继续看着。倒像是一个刚得了新玩具的老小孩。

    过了一会儿,有人押着一队俘虏远远而来。

    “圣人,那便是昨日郭千里、鲜于昊捉拿到的南诏蛮夷了。”高力士小声禀道。

    李隆基问道:“前两日尚称追失了踪迹,如何又捉到了?”

    面对这问题,旁人皆言不知。

    薛白见无人能答,遂道:“臣以为,该是王忠嗣诈死的同时暗中派斥候盯着,寻到了这些凶徒的落脚处。边军斥候,终究与禁军不同。”

    他这句话却又引出一个问题,若说王忠嗣诈死是为了尊奉李亨,那该是自己派人刺杀自己,演一场戏才对。而若照薛白此时所言,那是谁派人刺杀了王忠嗣?

    李隆基隐约意识到,薛白只怕是绕着弯地在进言。

    但此时人都已经登上西绣岭看着了,要拒绝这种进言也晚了。

    他手中的千里镜稍稍一移,落在远处一个人身上。那人正走在押送俘虏的队伍中,身材高大,在大夏天还披着一件斗袯,盖着半张脸。

    看身形,像是王忠嗣。

    李隆基沉着脸,对太子与王忠嗣这等悄悄会面的行为,深感厌恶。

    “几人了?”他问道。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问题,陈玄礼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