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2章 渡河

    第432章 渡河 (第3/3页)

日的飒爽,小声道:“放过我可好?你还记得吗?我们在长安写诗、论诗呢。”

    “大是大非面前没有私交。”薛白道:“或者,史小娘子能看在朋友一场的份上,劝你阿爷投降?”

    “好呀。”

    史朝英双手理着她的头发,道:“我可以劝阿爷……”

    下一刻,她忽然从胸衣里掏出一封信要往火里抛,薛白猛然上前,一把捉住她的手。

    信便落在地上。

    史朝英当即抬脚去踢,想把它踢进火里,薛白遂狠狠地撞开她,俯身拾起那封信,她却是如母狼般扑上,捉住薛白的手便往篝火里摁。

    薛白一肘将她击倒在地。

    “哼。”

    史朝英还在挣扎,想咬他的手,用脚勾住他的腿把他绊倒,死死缠住他不让他拿着信起身,直到被薛白掐住了喉咙、按在身下才终于老实下来。

    “你……休想看。”

    她喘着气,全身都动不了了,脚尖还在薛白两腿间动着。

    战乱当中,她身上竟还带着女子独有的香味,身体柔软,薛白与她磨蹭得久了,火气腾地就上来。

    “你……想做什么?”史朝英柳眉倒竖,怒叱起来。

    薛白许久未近女色,狠狠盯了她一会,硬梆梆叱道:“老实点!”

    史朝英被吓到了。

    薛白却还是站起身来,喝道:“绑了!”

    倒不是他婆婆妈妈,只是治军若不以身作则,便难以服众。今日图一时之快,明日别的将领犯了事,甚至因私欲误了军情,如何处置?

    等平了叛,他自有他的温柔乡,到时方有尽兴之时。

    薛白深吸几口气,在心中狠狠给自己许诺了一翻,撕开了史朝英所带的那封信。

    竟是安思顺写给安禄山的。

    内容是,安禄山起兵之际,他已被召入朝中为兵部尚书,责怪安禄山背叛圣恩,要害死他。

    这样一封信,若说是作为提醒,让安禄山知晓安思顺不能举兵响应,说得过去;若说是安思顺站在朝廷这边,据大义喝叱安禄山,也说得过去。

    薛白遂看向史朝英,问道:“如何会在你手上?!”

    史朝英冷眼扫了眼他的裆下,哼了一声,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

    “你从长安逃出来,安思顺让你带的?你可交给安禄山看过?”

    又问了几个问题,史朝英始终不答,薛白道:“不必敌意这般重,朝廷四面出兵,叛军已经快要穷途末路了。你有我这个朋友,也许是保全你父女的重要人脉。”

    “你……想做什么?”

    “回答我的问题。”

    史朝英道:“安思顺暗中助我出城的,让我劝说安禄山归顺。我自把信带给我阿爷,让他知晓。”

    “他如何助你出城?”

    “自然是用他的信令放我出城。”

    “你见到他了?”

    “没有,是他的心腹手下安排的。”

    薛白又问了几个问题,道:“带下去,明日交给李郡守收押,她阿爷是史思明,留为人质必有用处。”

    “你!”史朝英没想到还要被收押,怒叱道:“你说话不算数……”

    薛白懒得理她,把那封信收入怀中。

    ~~

    史思明渡过黄河之后,向南面追了二十余里,候骑却始终未搜寻到唐军的踪迹。

    他当即起疑,遂下令停止行军,遣儿子史朝义率一部分人马前往济南招兵买马,他则亲自调转马头,招过麾下的几名精骑将领。

    “唐军未渡过黄河,必西去,随我来!”

    奔回黄河岸边,放眼看去,浪水滔滔,渡河又是一番大动作。

    但史思明是个极为坚毅之人,毫不犹豫挥手下令道:“渡河!”

    花了两日光景,叛军方才把一万骑兵重新渡到黄河北岸。

    “薛白必在博平、清河二郡,追!”

    一路狂奔,同时候骑四出,在唐军突围后的第七日,史思明终于得到了薛白的消息。

    “报!”

    “报!”

    候骑的声音难掩激动之色,堪堪奔到史思明面前,便翻身下马,大喊道:“魏郡急报!袁知泰求援!”

    “何事?”

    “唐军夜袭清河郡城外乙舒蒙大营,乙舒蒙遣人求救于白嗣深。白嗣深乃率部从博平赶赴清河郡支援,路上遇伏,中箭而亡,两军被斩首一万余级,唐军声势大振,集三郡之兵力,猛攻魏郡,袁知泰请将军火速支援!”

    史思明怒叱道:“废物。”

    越是这种关头,为将者越不能着急,他反而是下令全军歇整,继续派出探马,打探更详细的情报。

    如此,一直到次日清晨,才有更准确的消息回来。

    “报!”

    “袁知泰早已弃魏郡,逃往邺郡,其求援消息乃唐军放出,意在伏击将军!”

    史思明还未说话,他麾下候骑们已是惊得汗如雨下,唯恐被问责,连忙拍马屁道:“幸而将军英明,并未中唐军奸计。”

    “传令,召史朝义回师!”

    “喏。”

    “拔营,进攻!”

    叛军是想要野战的,但唐军只在伏击地点等了一天,见史思明不至,当夜就缩回了清河、博平二郡。

    至于魏郡,唐军并不分兵去守,只是带走了叛军的辎重与粮草。

    等史思明攻到清河郡城下,还未攻城,却听城上鼓噪不断,紧接着,清河郡守李萼亲自押着一个女子走上城头。

    史思明眯了眯眼,策马上前,当即脸色一冷。

    “史思明!”

    李萼喝问道:“你本是营州一杂胡,侥立战功,入就觐见,得天子赐名,圣恩不可谓不厚,何以叛国?!”

    史思明不答,只盯着女儿的身影。

    他想到了他一无所有之时,是幽州大族之女辛氏执意要嫁于他,改变了他的命运。而他的妻子辛氏最疼这个女儿。

    “今叛军已穷途末路,你若有悔改之意,此时举义归顺,犹未晚也!”李萼还在继续呼喝。

    “待我考虑!”

    史思明喊了一句,勒马便走。

    回到营中,他大怒不已,不断遣兵催促史朝义把主力带来。

    终于,两日之后,史朝义重新渡过黄河赶到了。

    “阿爷,可是薛白逃到清河郡了?”

    “薛白……”

    史思明话音未落,有候骑匆匆奔回。

    “报!报!找到唐军踪迹了,薛白所部追着袁知泰,由邺郡渡过黄河了!”

    才从黄河南岸渡回来的史朝义不禁讶然,问道:“什么?”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