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章 渺茫的战略构想

    第476章 渺茫的战略构想 (第1/3页)

    太原,并州大都督府。

    河东节度使王承业俯身于案前写着回信,忽听得禀报,道:“节帅,颜季明又来了。”

    “不见。”王承业头也不抬道。

    同时,他已写完了最后一个字,捧起那信纸吹了吹,做了最后的思量,然后招过心腹,把信递了过去,吩咐道:“派最快的驿马送往灵武,呈给陛下。”

    “喏。”

    信使接了信,匆匆往外赶去。出了门,路过了那还在吵吵嚷嚷的颜季明。

    “我奉朝廷之命前来传旨,王节帅为何屡不相见?”

    “放我进去!”

    颜季明犹在大喝,忽感到身后被人拍了拍,转过头,见是一名中年官员。

    “侍御史崔众。”对方作了自我介绍,道:“我奉先帝之命,巡视河东,不料长安失守,无法复命,便一直留在太原。”

    “长安还未失守。”颜季明上下打量了崔众一眼,道:“你既不知长安情形,却敢传谣,竟还说得这般振振有词,不怕被治动摇军心之罪吗?!”

    崔众摇着头,道:“确凿的消息早已传来,先帝驾崩,长安失守,谁人不知,谁人不晓。”

    “什么确凿消息?我才是从长安过来的,你难道还能比我更了解不成?”

    崔众像是听到了笑话,淡淡一笑,懒得接他这一茬,道:“事已成定局,我不与你争论,我来有重要之事与你说,请吧。”

    颜季明越看崔众那自以为是的表情越是生气。若崔众明知长安还在坚守而故意造谣,便是心肠歹毒;若崔众是不知真相而受人蒙蔽,这种油盐不进的愚蠢更让人恼火。

    “我问你从何处听得长安失守的假消息?今日非得把此事说清,你敢不敢与我以命作赌注?若长安不失守,我这颗大好人头给你!”

    “颜郎君,不要激动。”崔众苦笑着,以哄小孩的语气道:“意气用事,解决不了问题的嘛。”

    “社稷危在旦夕!”颜季明怒叱道:“沧海奔流、永嘉之乱的后果就在眼前,你让我不要激动?我在太原已十日了,十日来,只见伱们在汾河上煮茶、嫖宿,解决得了甚问题?!”

    周围的吏员们都看了过来,指指点点,小声议论着。

    颜季明遂转向他们,道:“不认得我了吗?我亦曾在河东募兵,李副节帅出井径之前,我们……”

    “此处是大都督府,勿大声喧哗。”

    “什么?”

    颜季明一愣,完全不懂这些官吏们在想什么,社稷危亡不管,却管大声喧哗。他恍惚了一下,不明白是自己脑子出了问题,还是世道出了问题。

    “来,我们到里面说。”崔众连忙拉着他,将他带进一间庑房,吩咐吏员端上茶汤来,道:“别急,我找你,便是商议平叛的。”

    终于听到了“平叛”二字,颜季明冷静下来,道:“还请崔御史帮我劝劝王节帅,立即出兵长安……”

    崔众才听到这里,又开始摆手。

    颜季明连忙从袖子里掏出一张地图,道:“你听我说,我这里有个尽快平定叛乱的办法。”

    “你先听我说,我有个让你立大功的机会。”崔众道:“听闻,你与史思明之女是旧相识?”

    “我为的不是立功。”颜季明听了前半句,正摇着头,听到后半句当即警惕起来。

    他虽然激动,却并不傻,心中已开始怀疑他们这些官员是想栽赃他与史思明有勾结,抿嘴不语。

    “不要紧张。”崔众道:“是这样,此前我们已俘虏了史思明之女,想让你与她劝史思明归降朝廷。”

    “我如何能担此重任?”

    颜季明心思还在请援兵救长安之事上,闻言摇了摇头。

    崔众笑了笑,道:“据我所知,你与令尊在河北任官时,与史家颇有来往。哈哈,还听说,颜郎君你是玉树临风,博得史氏倾心,故而,想请你带史氏出使范阳一趟。”

    颜季明沉默了一会儿,道:“我不明白,明明只要出兵救了长安,就能扼制叛军,为何要舍近求远?便说为了立功,救驾之功易如反掌,眼下又岂是劝降史思明之良机?”

    “颜郎君癔症了?方才都说了,长安已然失守了,还如何救?”

    “我癔症了?”

    崔众拍着膝,缓缓道:“叛军的老巢在范阳,抢掳来的金银子女也在范阳。若不先取范阳,即使收复了长安、洛阳,等来年,叛军又要作乱。反之,先取其巢窟、断其根本,十余万贼兵便成了无根之萍,不战自溃矣。”

    颜季明点头道:“这战略我自是认同,我在长安,听殿下与诸公商议,亦是这般判断。然事有轻重缓急。当然是先保天子与国都!”

    “你怎么就说不通呢?”

    崔众也是十分不快,一拍案,竟是径直走了出去。把颜季明晾在庑房中,他则来回踱步,在院中思忖着,喃喃自语地骂了一句。

    “竖子,若非我保着你,你早被宰了。”

    其实,出使范阳这个差事,很可能是要落在他头上了。他与王承业在某些立场上是一样的,可他毕竟是到河东巡视的京官,并非王承业的亲信。即使想推托,总不能让王承业派别的心腹去,也只好把此事推在颜季明头上。

    过了一会,崔众有了主意,他转身回到庑房,推门而进。

    “好吧,我说服王节帅出兵长安,你去劝降史思明,你我合力平叛!”

    颜季明道:“我要见王节帅。”

    崔众道:“你这是信不过我啊,等着,我来安排。”

    ~~

    一封地图摊开,颜季明到太原十日,终于有了一个劝说王承业的机会。

    “莫看数万贼兵包围了长安城,可天子亲自镇守国都,军民众志成城,不是叛贼能轻易攻下的……”

    颜季明没有留意到,王承业、崔众的眼神中都带着些不屑之色。

    “节帅请看,若安西、河西、朔方、陇右、剑南诸军勤王,则叛军势必分兵抵御。而南阳、河南诸军则将破峣关,攻华阴。”

    “取潼关,使叛军首尾不能相顾?”王承业清理着指缝里的一点点污垢,漫不经心地道。

    “是,但不仅如此。”颜季明手指在地图上一点,道:“节帅看这里。”

    “解县。”

    颜季明的语气铿锵道:“解县县令元结已于黄河畔大造船只,节帅一声令下,七日之内可至黄河,急袭陕郡,切断叛军与洛阳的联络,到时,叛军如瓮中之鳖,必降。如今万事俱备,节帅一战可挽天倾,立下戡乱定兴第一大功,再造大唐!”

    王承业笑了,连连颌头,道:“好好好,那便依你所言,我这便准备发兵。”

    颜季明倒没想到他答应得这般干脆,反倒觉得有些不真切之感。

    “好啊,叛乱也该平定了。”崔众抚须道:“却也要防着安庆绪逃回范阳,卷土重来。依我看,节帅出兵陕郡的同时,该再派兵马出上党、常山,拦截安庆绪。”

    “只恐兵力不足啊。”

    崔众于是沉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