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招飞

    第23章 招飞 (第1/3页)

    九到十月,是林炬卯足力气挖人的时间。

    按照基地的规模至少要配置80名工程师和200多名技术类工人,光是之前的安排根本不够。

    六院能挖的人不多,就只能面向社会招募。

    好在仅仅是招募加工类的高工和工程师并不需要死抓着航天专业,那更倾向于空间飞行,需求较少可以依赖系统工程师。

    制造类的工人在华国还是很好招的,只要肯给好福利待遇,招满还是比较轻松。

    新远宇航的规模以吹气球的速度迅速膨胀,也带来了管理上的压力。

    这时候林炬用技能卡提升的蔡会计就发挥了作用,作为高管,还是能保证三百多号人不生乱子。

    只可惜工厂不是写字楼,不能做到站在云端俯瞰众生,不过看着火箭同样挺带劲的。

    由于专业上比起系统工程师略有差距,林炬也没有太强的赚钱享受欲望,所以他的爱好开始像老马发展:吹牛、画饼。

    当然,他的画饼是科学的、有一定可行性的。

    毕竟系统太过给力,颇有勋宗作风,只要喊援助,马上就把事情安排地妥妥当当。

    最让人省心的是系统单位研究所,这才是究极外挂。

    一般而言科研投入与产出是没有必然关系的,有可能突然出个了不得的东西,也可能石沉大海毫无成果。

    但系统研究所不一样,建立任务后只要进行投入,研发进度就一定会涨,相当于不管怎样强大的怪物,只要你砍一刀对方就减1血量。

    林炬试过直接新建任务“研发核聚变飞船”,同样显示可行,只是预计时间后面多了一长串0而已。

    进行载人航天的任务的火箭新远二号预计的首飞时间是3个月后,航天飞机则是预计9个月后才能首飞。

    而且必须在一個月内频繁测试,虽然H1航天飞机的性能数据系统给的很清楚,但仍然需要再做一遍,熟悉飞行性能和流程。

    而且这期间林炬得找个地方建立发射场和跑道,供给新远二号火箭和航天飞机使用,不过也是容易解决的小问题。

    唯一有点紧缺的是资金,六院给了一亿,这次商业天发射能赚小一千万,前中期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