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奋进号

    第212章 奋进号 (第1/3页)

    “我们……去干涉供应商?”

    把零部件供应商也纳入基地的生产计划管理,这算不算越级?供应商也不是下属企业啊。

    谢廖夫:“我看过了大部分的零部件目录,外包生产的部件相对来说并不复杂,主要的核心部件都在基地生产。

    所以催一催供应商是能做到的,主要还是基地内部,如果能推行用计算机管理一切生产,效率至少能提高20%,我有把握让第一架H2M在11月飞起来而不是12月。”

    林炬心想谁说老毛子计算机技术差的,当年联盟规划的OGAS系统,目标是将全国一切工厂都纳入计算机管理,自动发布生产指令,这才叫未来!

    谢廖夫想在新远复活OGAS他也没意见,毕竟现在的谢廖夫是系统传奇级科学家,他选择无条件信任。

    “那么,两个基地就都交给你了。”

    谢廖夫坦然接受了林炬的委托,同时说道:

    “我还希望将基地扩张,人员也再增加一些,正式员工要达到8000人左右。”

    对于已经实现全数控加工和高度自动化的新远来说,8000人显然是非常疯狂的,但好在基地依然足够容纳的下那么多人,就是住宿问题可能会有些麻烦。

    B级基地自带宿舍,再多要么就通勤,要么就是要扩建,但都是小事。

    这些都不会对新远目前的生产计划造成负面影响,产能还是绰绰有余的。

    也是在这一天,前进号空间站的剩下两个轴向舱段也生产完毕,但要8月底左右才能运出去发射。

    因为这两个舱段里安装了相当多的设备,安装调试这些就需要差不多半个月,不再是单纯的旅游舱那么简单了。

    同时另一个厂房里还有两个45吨级的大型实验舱,是航天局的“问天”“梦天”实验舱,这两个的科学属性更重更贵,同样差不多在9月发射进入空间站,到时候天宫空间站就将以240吨质量超过希拉空间站,成为世界第二大在轨空间站。

    在那之后,前进号空间站的剩下12个离心舱段、6个辐条舱、12个连接仓舱也将陆续进行建造,初步决定用两个基地的全部产能,用一年时间完成这三十个舱段的建造和发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