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章 表彰

    第452章 表彰 (第1/3页)

    基地能造飞机、造火箭,甚至还可以造机器人和拖拉机,但确实没有采矿和冶炼的技术积累。

    虽然在月球上激光冶炼与地球上的冶炼程序很有很多不同,但依然要依赖很多传统技术,不可能从无到有构建一种全新的矿石冶炼工艺。

    在定下月球采矿基地计划后新远就到处联系国内知名的钢铁企业,比如太钢、宝钢等,来具体研究如何简单方便地在月球上冶炼出所需要的钢铁和稀有金属。

    能提供传统冶炼炉2到3倍超高温的激光冶炼卫星确实能够依靠绝对暴力的手段来大量减少化工原料的使用,但金属冶炼对于水的巨量需求是无法避免的。

    传统的工序如选矿、烧结、炼焦、炼铁、炼钢、轧钢等每部分都需要大量的水,虽然现代工艺大部分水都可以循环利用,但综合下来每一吨钢也需要实打实的消耗约1吨水。

    从未来的潜力出发,冶炼基地应该更靠近水源地而不是矿场,那么矿石的运输就是一个问题。

    假如铼矿石丰度是1%,每炼10吨铼就得运输1000吨矿石,而根据目前的勘测最近的水源地距离采矿位置直线距离达到了200公里,中间还有环形山,如果修一条公里差不多得修300公里。

    不修路还不行,月球的路况太差了,到处都是大坑小坑,矿石运输车质量不轻速度还不能太慢,一定得修一条平路才能保障运输安全和效率。

    还有个问题是高速行驶的运输车必然会附着大量的带电月尘,这会极大加剧机械损耗,如果有铺装路面就能很好地延长使用寿命。

    唯一的好处是月球上的重力小施工难度不大,路况要求也没有地球高,更不会有刮风下雨地震洪水干扰,修好了估计能一直用下去。

    虽然综合施工难度不会比地球的高速公路大,但那也是300公里长的道路,技术上可以修,但还是要尽量节约成本。

    佘院士听完事情的来龙去脉一阵无言,没想到采矿的前期投入就先来了个大工程,300公里高速路,放国内也不算小工程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