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2章 火星

    第742章 火星 (第2/3页)

    就在昨天,阿尔忒弥斯七号、八号的宇航员已经住进了固化后的充气舱段,哥伦布营地成为阿美首个实质意义上的固定据点。

    虽然只有一个舱段,但这种东西批量制造起来很容易,更不提充气舱段有着质量和体积占比很轻的特点,一旦确认可靠,NACA马上就能造一大堆扔上去。

    不过大卫的思绪并不在这里,而是看不到的火星。

    算算时间,天问一号抵达火星就是这几天了吧?

    ……

    京城时间10月12日。

    来自几千公里外测量船、大陆西北、东南的航发委监测网都在搜索着同一个目标,并不断检验信号是否失真。

    除了早早飞掠的台风号,最快到达火星的就是发射最早的“天问一号”着陆器。

    航发委首個火星探测器不是卫星,而是直接着陆的巡视小车,不过并不意味着没有。

    最晚到达、体积最大的天问五号,也就是祝融号飞船里一口气塞了6颗大型卫星和20多颗小微型卫星。

    这些卫星很多都并非专为火星任务制造,都是基于现有型号进行改装,通过在火星的“离火”中转,无需担心信号问题。

    而在对NACA的通告中,“离火”几乎也是这个时候到达,也并未引起对方的猜疑。

    现在,天问一号已经开始主动减速过程,将会在环绕数圈后直接冲入火星大气,不会在火星轨道停留太久。

    “离火”已经收集到了足够的数据,并已经与它建立通讯,可以非常稳当地引导天问一号着陆。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少用一些燃料,借用大气完成绝大部分减速,同时还能节省时间。

    根据事先安排,天问一、三、五号着陆在零号平原,其余两个探测器将会去北半球,所以如果运气够好,天问一号就能马上获得有价值的情报。

    ……

    火星。

    已经保持静默状态许久的“离火”终于重新活跃起来,使用备用频段与天问一号进行交流。

    功能全面而强大的“离火”早已将整个火星表面仔细测绘过一遍,虽然还不是地球上那种高精度地图,但用作参考完全可信。

    相比于月球,火星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大气,有大气就有风,风会吹走表面铁氧化体丰富的沙砾,侵蚀松散的岩石,时不时就会导致局部地形产生变化。

    好在“离火”的数据基本是实时更新,只要不出意外因素,绝对能轻松带领天问一号平安着陆。

    现在的天问一号看上去像是一个宽高比很不协调的飞碟,它的下面是减速用的气盾,与曙光飞船所使用的技术同源,将会承担最猛烈、也是最主要的减速任务。

    现在它以一个较小的斜角从火星大气边缘插入,大气层中稀薄的粒子与气盾高速碰撞,不断向外激发出发黄的白色光芒。

    不过那是从太空的角度观察,如果有观察者站在火星地表,看到的景象就截然不同:

    火星的大气压只有地球的百分之一不到,约在0.7%左右,其中95%是二氧化碳,少部分的稀有气体、氮气、氩气,甚至还有一点点的甲烷。

    从火星地表看到的光线会发生明显的蓝移,火星上的夕阳蓝色最重,而天问一号摩擦所放出的光,看上去也会有一圈淡淡的蓝色光晕。

    这一道泛着蓝色光芒的流星并未持续太久,十几分钟后天问一号就抛弃了下方的气盾,同时顶部的伞口开启,展开了三朵直径超过25米的超音速环形减速伞。

    依然保持高速下降的天问一号终于受到了明显的阻滞作用,继续进行减速。

    当它的降落速度一直下降到几十米每秒后,三多环形伞被切断伞绳,顶部的天空起重机启动,使用反推火箭进行最后制动。

    除了减速,天空起重机还能小范围带着下方的巡视器进行移动,寻找最佳着陆地点。

    整个着陆过程都是由AI完成,此时天问一号已经来到零号平原周围,按照设定好的标准开始低空寻找最优着陆点以及疑似目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