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导演用作品说话【求订阅】

    第244章.导演用作品说话【求订阅】 (第1/3页)

    卢川,导演,编剧,文艺世家出身。

    2002年,他编剧、导演的电影处女作《寻枪》在华夏影坛崭露头角,并入选第59届威尼斯电影节竞赛单元竞逐金狮奖。

    2004年,他编剧、导演的电影《可可西里》斩获华表奖、金鸡奖、金马奖等国内顶级电影奖项,在国际获得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会大奖,并且凭借此片,被美国杂志《Variety》评选为世界十大青年导演之一。

    单看这些履历,他本人简直是天胡开局,年少成名的代表。

    在华夏电影圈,35岁以下导演中,无论是从荣誉还是成绩上讲,他绝对是首屈一指的存在。

    所以,他一直享受在方方面面的鲜花和掌声中。

    这种情况直到07年,突然被一个人打破。

    戛纳最佳短片金棕榈导演、华夏世上最年轻亿元票房俱乐部导演,孙羿的横空出世,把原属于他的赞誉一股脑的吸走了。

    现在但凡提到青年导演,无论是业内还是普通影迷,绝大多数的人提及的名字,都是孙羿。

    而随着刚刚上映的电影《假结婚》,票房持续不断的飙升,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超过《无名之辈》,甚至有朝着贺岁档冠军《集结号》的票房纪录逼近的趋势。

    孙羿的名字再次被频繁提起,而相对照的人物,就是他卢川。

    一代新王的崛起,必将伴随着上一代的陨落。

    可卢川不服。

    上次一孙羿的《无名之辈》,他觉得孙羿只不过是运气而已,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但这次的《假结婚》的出现,让他大跌眼镜的同时,心态又有些失衡,竟然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票房都是真实的数据,数据从来不会说谎。

    难道真的是自己不行了。

    运气的说法,一次还可以解释的通,难道次次都是运气。

    就在这关键的时候,电影的口碑逐渐出现两极分化,慢慢的竟然演变成大众派跟学院派的战争。

    大众派讲电影中人物的闪光,讲欢笑和动人的爱情,学院派讲剧作结构上的缺陷,讲视听语言的平庸,甚至题材创意的抄袭。

    卢川身为铁杆的学院派出身,一听到这种言论,那真是将遇良才,久旱逢甘露一般,纠结许久的问题可算找到了答案,主动说服自己,把脑子洗了一遍,甚至开始在各处发表自己的影评,阐明自己的看法,贬低孙羿。

    但是他现在受关注的程度有限,在这场论战中,并没有激起多大的浪花。

    他心有不甘。

    这不,借着这次京城大学生青年专家评委主席的身份,在座谈会上再次把自己对这部影片的看法说了出来。

    就像自己的影评发表出去的那一刻,浑身舒泰一样,当卢川站在台上,大谈特谈的时候,那种异样的快感,就像射门成功后,一波接一波的刺激着他的身体,让他欲罢不能。

    以至于孙羿在台下直接提到《假结婚》电影名字的时候,他还心里一美,觉得自己受到了肯定,找到了志同道合的同志。

    所以,才说出了那句滑稽的话。

    卢川站在台上,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没有第一时间认出台下的孙羿,但台下的其他学生评委,尤其是一些来自影视艺术类院校的学生,可是把孙羿认出来了。

    “卧槽,不会吧,好像是孙羿呀?”

    “太像了,不会真是本人吧。”

    “尼玛,还真是他。”

    “嘿嘿,今天有好戏看了,当着正主的面,贬低人家的作品,很行。”

    台下的学生评委们由最开的窃窃私语,逐渐演变成“嗡”“嗡”的议论声。

    这种现象引起了组委会秘书长的关注,叫过身边一位负责具体筹备工作的老师,一脸疑惑的问道:

    “怎么回事?”

    年轻老师此刻有点懵,他显然认出孙羿了,可是面对领导的问话,也不能不回答。只得硬着头皮回复道:

    “呃,秘书长,台下坐着的那位,好像是孙羿。”

    “孙羿,哪个孙羿?”

    秘书长一时间没反应过来。

    “就是《假结婚》电影的导演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