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看破虚妄,一往无前!(万字大章,求订阅,求月票!)

    第一百二十五章 看破虚妄,一往无前!(万字大章,求订阅,求月票!) (第1/3页)

    “……”

    游方话音落,全场一片寂静,所有僧人都转过头来将他看着,都有些惊讶。

    对他们中的大部分人而言,研习佛经都只是为了明心见性、通往极乐、得见佛祖,却不曾想,竟有人会将这四句偈文看作是悟法之道?

    然而,除开那些修行尚浅的僧人外,在场的那些个得道高僧、乃至于第一排盘坐的那些个长老、住持老僧,在惊讶过后,都随之有笑容浮上。

    尤其是最前头的解空大师,更是从头到尾都面带微笑,就像是知道游方要说什么一样,只是微微点头、眯缝着眼睛。

    片刻……

    “那么游施主,既然你有此感悟,我便再多问你一句,你以为……什么是佛?”

    没有去评价游方所言的对与错,解空大师只是再抛出了一个问题,而所有人都看得出来,这个问题……只是针对于游方的!

    “看样子,解空师伯对游施主挺感兴趣啊,呵呵……”听到这个问题,坐在第一排的妙静大师看向身旁几人,忍不住开口。

    “是啊,莫说是师伯,就连我也很想与他交流交流,这是难得的苗子啊,若是能入我佛门、必然大有成就。”一旁的“法雨禅寺”住持妙言大师轻声点头。

    “呵呵,妙言师弟还是不要多想了,伱也知道,这游施主为三一门后人、也便已入道门,再加上陆家……注定与我佛无缘。”妙静大师摇了摇头。

    “妙静、妙言。”而这个时候,一直没说话的“慧济禅寺”住持妙悟大师则是瞥了他们一眼,轻声呵斥,让两人收声。

    这妙悟大师,不光是“慧济禅寺”的住持,同时也是普陀山的全山住持、妙静妙言两位大师的大师兄、如今“普陀三寺”的总理人。

    若是换作别的门派势力,那便是一派之长,因此他一发话,二位大师也赶紧闭上了嘴,静静聆听了起来。

    这时候……

    “回解空大师……”思索片刻后,游方微微一笑,“晚辈以为,佛亦是梦幻泡影,佛亦是虚妄!”

    “啊?”

    而听到他这话,在场的年轻僧人们顿时都坐不住了,他们修行一生为的便是一个“佛”字,怎容得一个外人如此说道?

    然而,正当僧人们两眼一瞪,就准备出声呵斥的时候,却听见身后传来了解空大师的悠悠之声……

    “继续讲。”

    这道声音不大,却传进了每一名僧人的耳里,仿佛当头棒喝,让他们纷纷愣住。

    怎么回事?

    解空大师不是修为尽废了吗?这是……

    不光是僧人们,就连众位住持也都面露惊讶。

    但解空大师就仿佛看不见他们的反应似的,只是静静地盯着游方,面带微笑、右手轻抬,示意他继续说吧。

    “嗯。”

    对于僧人们的怒目,游方同样也不在意,既然是讲经、是交流学习,那便理应去倾听不同的声音……

    况且,自己也并不是来砸场子的,同样也并没有说错话,这一点,就看前排那些个住持、以及解空大师的反应就知道。

    于是乎……

    “晚辈不才,虽说非佛门中人,但对佛门经典还是有所涉猎、因此有一些粗浅之见。”

    “众所周知,佛是慈悲、佛是大爱、佛是极乐、佛是轮回、佛是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而佛……也即是空。”

    “各位也知道,晚辈是道门中人,对于道门仙神的由来再清楚不过,那是道门前辈为登仙而准备的‘手段’……”

    “于道门而言,仙神不过是天地之道、万物之理的化身,他们一直都在,却又从未存在。”

    “因此,请恕我冒犯,因我并非佛门之人,所以在我眼里,佛与仙神一样,皆无具象、而是一场梦幻……”

    “不光是佛,极乐世界于我而言也是同样,非是不信,而是以我所见、我无法想象其如何存在。”

    “或许,是晚辈修行不足、领悟不够、无法洞见真佛,但菩萨……我似乎看见了一尊。”

    这时候,游方突然抬起了头,望向了天空。

    “南海观世音菩萨,他就在这里,但我看见的却只是一尊由无数香火愿力所凝聚的虚影,他的面容无比慈悲,但……我看不见他的心。”

    话音落,游方眼神一凝,一脸平静地看着天空那俯视而下的“观世音”,“白泽观术”自动施展而起……

    从进入这紫竹林后,他便看到了这道虚影,只是并没有多说什么,也并无太大兴趣。

    这一瞬间……

    “哦?”

    在场的高僧、住持乃至解空大师都挑了挑眉,都看见了那骤然浮现的“白泽”之兽,以及其背上属于游方的六感化身。

    而他们之所以能看见,除了本身的“观术”修为了得外,也是因为这方幻境……

    在这里,内心之感会被放大,以心去观,便自然能看见许多本看不见的东西!

    只见下一秒,“白泽”驮着游方的六感化身一跃而起、遨游于天际,围绕着天空上那巨大的观音虚影转了一周,那虚影却毫无反应。

    而很快,“白泽”便轻轻落地、消失不见,而游方也收回了六感,问了一句:“若世上真存在观世音菩萨,那属于他的愿力又怎会凝聚成如此虚影?”

    是啊,若是这世上真的存在愿力的主体,那这些愿力必然是会朝主体而去,而非是凝聚成这虚幻的身影。

    或者说,即便真有“观世音”存在,也必然与这些愿力主人所以为、所期盼的不同,这道虚影是被无数信徒以“愿力”造出来的,自然也便是一场空!

    只是……

    这些僧人真的不明白这一点么?

    游方低头看向他们,微微一笑,他看得出来,他们其实是明白的。

    但就如世人那般,许多道理明明知晓、明明清楚,但却并不愿意按道理去想、按道理去做,直到摔得头破血流,才会想着回头。

    这个问题,其实与“知不知道”无关,而是在于各自的“修行”,毕竟,“看见”与“看明白”本就是两回事情。

    而对于一名修者而言,参透一个“道理”也便等同于突破了一个“瓶颈”,这也是为什么、修行除了“积累”外也存在着“顿悟”,若是真的悟了、就如同开闸放水,那修为的猛涨也便是自然而然。

    事实也确是如此,当游方说出这番理解、又亲身“证明”了之后,一众住持不由得纷纷瞪眼,似乎都没想到、这小子竟能将“观悟”之事看透到如此地步!

    而他们又哪里知道,此刻站在他们面前的是一名“天生观者”、“世外之人”,从出生起便能够洞见这世界上的许多事情,而进入道门后,所有的理解也都更加通透了起来。

    “所以……”

    顿了顿后,游方又再度开口,作出总结:“晚辈以为,佛并非是佛门的尽头,而只是前方的一道关隘,它是一个目标,但不会是永恒。”

    “我虽然不知道佛的另一边是什么,但我却十分期待,我期待着……佛门的诸位道友有一天能突破过去,让我能一睹盛景、见识佛之外的存在!”

    说完,游方的表情突然严肃,虽站直了身体、轻轻躬身,朝众僧行了一礼:

    “抱歉,这只是晚辈的一点愚见,意在抛砖引玉,失礼冲撞非我本意,还望各位不要怪罪、莫要在意。”

    “这……”

    不得不说,游方的所言确实是至诚至性、句句肺腑,其中的道理也不可谓不深刻,加上最后的这一番致歉,还真是让一众僧人都没了脾气。

    当然了,他们没脾气了的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他们都在琢磨着游方刚才的话语,一股明悟的气氛渐渐在僧人之中漫延,曾经那些晦涩的经义,似乎都渐渐明晰。

    看见这一幕,第一排的众住持都不由得对视了一眼,眼中浮现出惊奇,他们怎么都没想到,自己佛门修行的深义、竟真就被这么一个毛头小子给看透了去。

    没错,佛门修行的入门确实是“信仰”,但随着修行的加深、对佛法的领悟,这种“信仰”也会被逐渐打破,从“礼佛”到“成佛”,才是真正的修佛!

    正如那一句话……

    万千大道殊途同归!

    佛门修者也同样是修行之人,又怎么可能真的被“信仰”所束缚?

    只不过,有所区别的是,道门之人走的都是自己所选之道、是感悟天地以破束缚的登仙大道,要更为洒脱随性……

    而佛门则是先束缚己身、端正行为以修自心,等修行到一定程度后再求突破,追求“顿悟”之理,这也便生出了“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一类的说法。

    当然了,真要说起来,全真之人的修行与佛门也有一些相似,都是以约束己身来踏出修行第一步的。

    不过,佛门在这方面做得要更极致、也更狠,就连“信仰”也一同建立,但也正因如此,当他们能看破“信仰”之时,也便是得道之机!

    毫无疑问,在场的各位高僧、各位住持,便都是已经看破了“信”之一字的得道之人,他们所言的“佛”与寻常人口中的“佛”已经不同,那是他们各自的“心中之佛”。

    有佛语云:

    “身是菩提树,心是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便是大部分得道高僧所处的境界,到了这个地步,他们的“性”之一力便已经是强大空前。

    而又有佛语云: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便是如妙静、妙言、妙悟、乃至解空大师这样的宗系领袖级人物所拥有的境界,其心性感悟早已突破桎梏,朝着“成佛”的终极目标而去!

    因此,他们都很能明白游方在说些什么,自然也不会有任何动怒,只会觉得——这小子不入佛门真的是太可惜!

    而在听完他的回答后,解空大师的嘴角也随之扬起,随即摆了摆手,示意游方可以坐回去了。

    说起来,游方刚才的所讲,其实正是他此次讲经的主题,这也是“禅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