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想的好事

    第394章 想的好事 (第1/3页)

    这不是以前的花溪村。

    人丁多了,富足的人也多了。

    村东头有一个周寡妇,她右手早年间就残疾了,干不动农活。儿子走街串户,是一个小货郎,风里来雨里去,也帮不上母亲多大的忙。

    而现在,周寡妇自家的屋子辟了一间出来,开个窗户,里头摆上几个货架,卖儿子带回来的零碎用品,生意兴隆,不用下地就可以糊口。

    紧挨着周寡妇的旁边,是王屠户开的一个小食寮,来花溪村买卖的商贩多了,在这里坐一坐,饮口凉茶,吃顿饭,很是便利,王屠户生意越做越大,买了一块地,把食寮扩建了出来。

    一家接一家,冯敬廷发现花溪村人好似点亮了行商的路子,各顶各的脑子活,能赚钱。

    他带着小厮在食寮坐下吃东西,一打听才知道,这些营生,全是冯蕴鼓励他们做的。

    “我啊,原本只是想在这儿摆一个肉摊,要不是里正娘子说起,我哪里想得到开个食铺啊?”

    冯敬廷很是惊讶。

    以十二娘那个舍命不舍财的性子,赚钱的营生会推给别人?

    “里正娘子说了。一家红火,不叫红火,要一片红火,一村红火,一郡红火,那才是真正的红火。”

    “可不是吗?里正娘子说,长门不能把生意都做尽了,断别人的财路。”

    “娘子能吃上肉,就不会忘了让大家伙儿跟着沾沾光……”

    他们是在跟冯敬廷说,也是在跟食寮的其他人说。

    冯敬廷听得晕头转向。

    这个花溪村,不是他认识的花溪村。

    这个冯十二娘,更不像他的女儿……

    冯敬廷不熟悉现在的一切。

    但现在的花溪村又让他十分艳羡。

    这种快乐愉悦,即使是他出自世家,从小锦衣玉食的人,也不曾享有的。

    他道:“回去得写札子,和陛下好生说说。”

    姜大在一旁听着,小声道:“府君可曾想过,要是当初不送十二娘出城,今日又该是怎样光景?”

    冯敬廷瞥着他,不吭声。

    不是没有想过这些,是想也无用。

    他道:“陛下说看不透她,我又何尝看得透呢?”

    姜大点点头,想到什么似的,突然道:“府君别忘了夫人的事……”

    冯敬廷侧目,“何事?”

    姜大目光微微一闪,左右看看才压低嗓子,“那金闺客的方子,府君没问十二娘索要……”

    “罢了。”冯敬廷不以为然地摆摆手,“我问她,她就会给吗?你又不是没看到,她是怎样对我的。”

    姜大低头应一声是,又紧张地问:

    “回去夫人问起……”

    “就说我问了,人家不给。”冯敬廷不耐烦地道:“怪就怪阿莹这个娘,好端端的一张脸,非得撺掇她用那什么偏方,这下好了吧……”

    姜大眼神瞄他,没敢说,当初他也是赞同的。

    现在冯夫人的脸常出疹子,又受不得风,动不动就红得像猴屁股似的,她们怀疑是那脂膏的方子有误,他却开始推卸责任了。

    -

    冯敬廷在安渡待到黄昏时分才离开。

    小满将人送到门外,再回来,看到冯蕴就叹一声。

    “府君是想留下吃饭的……”

    冯蕴:“他不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