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六章 缺大德的东非人

    第二百二十六章 缺大德的东非人 (第2/3页)

不会追究,我都给抚恤金了,你还想怎么样?

    这样做坏处也不是没有,东非开办的皮包公司经常要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下次则是另一帮人来继续这场骗局,借口都是现成的,前任工厂主因为海难事件,损失巨大导致破产,资不抵债工厂就被收购了。

    至于背锅,自然不能东非王国来背,那都是德意志乃至欧洲各国的投资商人,一问来自哪里?什么波兰、乌克兰地区,沙俄,意大利,甚至是神罗时代存在,现在已经消失的国家。

    第二是直接从日本农民手中购买,没有错,就是购买,这个时代日本女性地位极低,完全没有人权,在许多日本人饭都吃不上的时候,只能选择把女儿卖掉,毕竟男孩还要留下来传宗接代。

    这也是日本的现状,东非王国以稍高于日本市场的价格,就能买走一大批,而且直接以粮食支付,这样也算双赢,明治维新之后,仅次于纺织业的第二大女性雇主是“特殊服务业”。明治政府将堕胎和杀婴定性为刑事犯罪,因此当饥荒和农作物歉收到来时,农村中许多家庭就会将女童卖给“特殊服务业”。

    因此在明治时期,“特殊服务业”不仅在数量上和增长速度上都超过了德川幕府时期。

    东非政府以粮食换取日本过剩的人口,其家人拿到粮食也能糊口,这些女性还不用从事“特殊服务业”,大家都有光明的未来。

    虽然东非这么干,比较缺德,但是能让日本政府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然有自己的办法。

    纺织工厂虽然是个老演员,但是也有一批固定女性一直从事工作,其能从中赚取一笔钱汇入家中,同时工资比同时期日本纺织业稍高,而且从不拖欠,也算一笔固定收入,有稳定员工自然也有产出,这部分税收也就便宜日本明治政府了。

    至于海难事故导致的失踪,只能表示遗憾,在这些稳定员工的配合下,下一次还是会有“单纯”的人进入东非投资的工厂打工。

    而稳定员工也不是想当就当的,日本纺织业工资极低,而且直到1880年日本才设置了最低工资标准,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