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朱坝镇

    第十二章 朱坝镇 (第2/3页)

奥斯曼帝国遗留据点不同,那里单纯就是一处土著村落,所以大概率会建设一个村子。

    安德烈:“四五十公里远,就是传递消息都要最少两三天,所以还是他们自求多福吧。”

    在两人聊天的时候,黑人土著已经在东非士兵的枪口下,又清理出一批植被,基本上是用石质的器具砍倒的树木和杂草。

    在这种低效的生产力下,朱坝镇的开发工作完成的极慢,到目前为止还在进行土地的整理阶段,依靠从当地抓来的两千多奴隶,一点点的清理土地上的植被和捡拾田地里的石块。

    在前仆后继奴隶们的日夜劳作下,如今朱坝镇的可耕地规模已经比东非刚接手此地时大了六倍不止,同样的土著也换了好几批,才取得今天的成果。

    奴隶们把石块垒在一边,至于树木和杂草,清理后集中堆放在一起,然后经过两三天的暴晒,东非人再一把火点燃,浓烟过后,留下大量的草木灰,东非移民再把草木灰撒进田地里。

    在土著们开发土地的同时,也可以提前将生活在这里的动物,尤其是蛇类驱赶走,为东非移民接下来的农业生产提前清除障碍,保证东非人的安全。

    南苏丹的土地开荒,透露着一股浓浓的原始风格,是真正的“刀耕火种”,因为没有充足的铁器工具,南苏丹的土地开垦只能依靠奴隶,当地奴隶几乎是无限的,每隔一段时间,东非陆军就会外出一段时间,顺着尼罗河去抓捕一批新奴隶用来补充损耗。

    只有东非移民才能用上铁器工作,铁器供应目前优先保证东非南方的赞比亚和津巴布韦地区,所以就只能先苦一苦南苏丹的尼格们了。

    安德烈:“要赶在雨季来临之前,再新开辟七百亩土地,不然等雨下来的时候就不好办了,所以接下来一个月,还是要加班加点完成工程。”

    就在安德烈规划着朱坝镇接下来的工作任务的时候,一个连续在三十多度烈日下工作了五小时的黑人突然两眼一黑,倒在了田地里。

    东非士兵上前查看了一番,还有呼吸,估计是中暑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