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遥遥领先

    第一百二十五章 遥遥领先 (第3/3页)

更别说人了,而且这些含着各种杂质的污水没有受到任何管理,直接污染沿岸土地,土地恢复是非常困难,甚至难以恢复的。”

    “再者说,城市发展必须以人为本,而目前欧洲的城市,环境远远比不上乡村的,这一点我相信你从黑兴根和斯图加特对比会有很直观的感受。”

    “东非当然不是拒绝工业化,而是可持续的长效发展,我们从一开始就把事情做好,未来付出的治理成本和修正成本也就越低。”

    现在小莱茵河对东非的地位就和泰晤士对英国的地位是一样的,沿岸都是两国的首都,所以恩斯特对小莱茵河的治理也比较上心。

    不过治理小莱茵河的方案只适合沿海地区,这里离大海不远,东非可以通过工程修筑直接连通大海的污水排放沟渠。

    这一点在索加市建城时恩斯特就已经实验过,修建了一套单独延伸到大海的污水排放管网系统。

    第一镇市的生活污水(第一镇市基本上不存在工业)目前都是直接排入小莱茵河,恩斯特也打算把第一镇市的地下水道系统和索加市连网,最后在达累斯萨拉姆市沿海附近入海。

    中央省的城市距离大海近可以这么干,像内陆的内罗毕,姆贝亚这些城市,污水照样是往河湖里排放,最后通过河流流入大海。

    保护生态环境,确实有些超前时代版本,不过恩斯特认为自己既然有能力,还是应该主动在东非推行的。

    这么做无非就是多付出一些人力和物料成本,而在东非最低廉的就是人力,物料方面有消耗,必然也要有生产,还能进一步提升东非的工业化水平。

    小莱茵河等河流的价值主要体现在航运,灌溉以及供水这三个方面,直接向这些河流排污虽然省事,但是没有必要。

    也就是第一镇不是工业城市,不然下游那些依靠小莱茵水灌溉农田非要遭受不可逆的污染不可。

    现在东非为保护环境做出的妥协和让步,等到二十一世纪再回过头来看,东非人必须感谢恩斯特的长远目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