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韬光养晦

    第一百三十四章 韬光养晦 (第2/3页)

着东非国力上涨,这种考虑现在也算终止了,但是姆贝亚作为东非重工业中心的地位已经确立,而且将继续保持这一优势直到津巴布韦地区重工业发展起来为止。

    津巴布韦当前开发的难题和当初马拉维湖工业区难点相似,那就是交通不便,而且比马拉维湖工业区更加严重。马拉维湖工业区还能依托鲁伏马河下游航运减少一部分路程,津巴布韦完全没有这个条件,所以没有铁路,津巴布韦的作用完全发挥不出来。

    初到东非的卡琳娜在一旁说道:“这么看来东非发展的还是不错的,城市方面,除了人少一些,其实和奥地利其实没有太大区别。”

    “这么比较其实是不对的,就拿维也纳来说,人口超过五十万规模,几乎可以和一些小国直接比较,维也纳一地的经济价值可能比整个东非创造的经济价值还要高,所以我们东非和奥地利相比还差的很远。”恩斯特在一旁解释道。

    恩斯特的解释其实是把黑兴根财团在东非创造的价值同东非分开,有了黑兴根财团的东非就相当于开了外挂,没有黑兴根财团东非王国其实就是一块面积看着大的殖民地。

    “你就偷着乐吧!这么好的一块地方,没有被其他人盯上,才让你钻了空子,要是当初奥地利避开和普鲁士竞争,选择开发非洲你说会怎么样?”斐迪南大公突发奇想道。

    “不怎么样,如果让奥地利来开发非洲,我敢打赌,最多也就发展成为隔壁葡萄牙人的水准,殖民地开发是需要魄力的,而想把非洲发展成现在东非这个水平,就更需要前期不计成本的投入,做好长期亏本运营的打算,而且光有资金投入还不行,同时需要强大的组织能力,这些都是奥地利缺乏的。”

    “而且奥地利不像我这种个体户,它的一举一动都会引起欧洲各国的关注,如果是奥地利亲自下场,那其他国家也不会无动于衷,至少英法两国会坐不住。”

    恩斯特自称个体户,实际上是夸张的说法,不过殖民公司和个人单独在海外开展殖民行动,其实是这个时代的常态。

    比如英国殖民地许多就是这么来的,印度就是东印度公司开发,然后由英国接手。

    历史上德国殖民地许多也是这么来的,东非殖民地和西南非洲殖民地都是由私人公司开发,然后要求本土保护,最后并入德国殖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