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九章 引入外资

    第三百一十九章 引入外资 (第2/3页)

非政府手里稍微漏一点就足够摩加迪沙市吃的满嘴流油了。

    “那产业工人这个问题,摩加迪沙市如何解决,工人可不是农民从土地里走出来就一蹴而就的?”

    “这个问题就更好解决了。我们东非推行的是义务教育,摩加迪沙市就有大量学生,往年安排都是毕业后直接安排种地,如果你们能在这里投资建厂,那刚好可以解决一批中等学历毕业生的就业问题。”

    东非教育整体过剩,尤其是中学生,东非工业安排不了这么多的学生,所以只能把这些学生打发回去继续种地,这样搞也不是没有好处,农民也需要知识补充,这样未来东非农民的见识和学识水平能更容易接受机械化,科学种植等新农业概念。

    “那你们能提供多少学生?”奥地利人对于东非的义务教育是没有具体概念的,毕竟东非并不是一个开放国家,外人对东非的了解并不多。

    “去年摩加迪沙市的中学毕业生数量是三百多人,只有一百多进入工厂,剩下的我们都可以供给你们,而且这只是摩加迪沙市,整个北方省的中学生数量应该在四千多左右。”

    “你们东非的中学生数量这么多么?”

    “当然,不过也不是你们想的那样,东非的学校和欧洲还是有很大区别的,我们的学生课时少,课程少,管理比较宽松,所以对应学历的学识恐怕未必能符合标准,不过这有中学学历,肯定比德意志地区的小学学历要懂得更多。”克拉尼斯说道。

    这就和田忌赛马是一个道理,东非学生和同级别的欧洲学历学生相比,肯定平均水平有很大不足,但是如果我用中学生来和欧洲的小学生相比,那情况又反转了。

    而且东非夸张的中学普及率,使得东非中学生数量相当多,这个吸引力就很大了。

    “如果是这样,那还可以接受,不过我们能不能在当地学校考察一番?”

    虽然克拉尼斯说的很动人,要知道中学学历放在欧洲那也是人才,一般在工厂里高低也能混到管理层,所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奥地利的商人们还是保持谨慎态度,他们并不相信东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