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六十三章 参会人选

    第三百六十三章 参会人选 (第3/3页)

好,毕竟柏林会议的目的是为了瓜分非洲大陆。

    实际上,如果没有东非在非洲中南部地区兴起,那整个非洲都会是欧洲人盘子里的一块肥肉。

    东非崛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让这次柏林会议更加名副其实了一点,毕竟前世连一个非洲国家都没有,这次有东非参与,东非也算小半个非洲的主人。

    “这次柏林会议我们的态度,依然是主要支持德意志国家,不过我不建议太过明确的表达我们的态度,这件事上最好和奥匈帝国保持一致,因为我们两国实际上都只是域外国家。”恩斯特说道。

    奥匈帝国和前世一样,在殖民地上并不热情,或者说有心无力,主要还是地理位置上劣势过于突出,而且被东非一搅和,现在奥匈帝国的形式和前世也大为不同。

    就拿上一次俄土战争来说,上次俄土战争在前世是奥匈帝国和沙俄关系极速破裂的重要原因,毕竟前世奥斯曼帝国败的太快,沙俄一路打到君士坦丁堡,这就引起了奥匈帝国的恐慌,生怕俄国独吞巴尔干半岛的利益。

    而这一世,先不说吞并了意大利部分领土的奥匈帝国,本身对自己实力更加自信,俄土战争在世界各国的帮衬下,沙俄打的并不算太好,最后变成了僵持战,所以让奥匈帝国更加稳坐钓鱼台。

    理智下的奥匈帝国自然不会像前世那样,做出过激反应而激怒沙俄,导致三皇同盟的解体。

    当然,现在奥匈帝国和沙俄的关系也说不上太好,在俄土战争中,奥匈帝国还是搞了些小动作的,就比如波斯尼亚地区被划入奥匈帝国。

    不过整体上两国之间关系比前世大为缓解,加上德国的居中调和,三皇同盟依然还能继续维持下去。

    当然,这和意大利也有一部分关系,这一世意大利统一成为泡影,欧洲也就少了一个“列强”,德国和奥匈帝国自然不会像前世一样,挑选意大利作为盟友。

    这对两国反而是件好事,毕竟意大利加入往往可能造成弊大于利,前世一战还没开打,意大利就直接跳反,是同盟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