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油井

    第十三章 油井 (第2/3页)

无是处,大家还要听他的指挥。

    卡尔斯辩解道:“话不能这么说,我们无法通过理论来精确石油位置,这是因为这对于我们人类来说是全新的知识,几十年前我们甚至没有所谓的石油工业,人类大规模应用石油在工业领域的历史太短,如果我们可以成功,那就能为未来石油勘探技术发展积累经验。”

    随后他又拿目前石油产业最发达的美国来作为例子。

    “在1859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火车司机的埃德温·劳伦蒂尼·德雷克钻出了美国第一口油井。这口油井位于宾夕法尼亚州的塔斯维尔,挖掘深度为21米多,这口油井,拉开了美国石油业的序幕。”

    “洛克菲勒本人就是靠着建设炼油厂起家,到现在垄断了美国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炼油能力,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石油运输,以及百分之二十的原油开采。”

    “如果不是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石油产业的布局,那欧洲恐怕也会变成洛克菲勒的市场,光是美国的石油产量就达到了全世界的百分之七十左右,所以我们在东非内陆寻找石油也并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实际上,即便有奥匈帝国和罗马尼亚的石油,国际油价依然操控在美国人手中,好消息是现在石油生产远大于需求,所以石油价格可以让人接受,这也是东非进口石油的的一个因素,但是王国对石油的重视,显然要超过任何国家,我想这和东非的汽车产业有关。”

    至于东非是否把国运押在石油和汽车产业上,就不是卡尔斯这个小人物可得知的了。

    虽然石油和汽车都已经出现,但是石油目前最主要的作用还是用作“煤油灯”等照明手段,毕竟电力普及是一個相当漫长的过程。

    汽车更是“权贵”的玩物,连价格最低的自行车都只能是中产阶级才能消费的起的工业品,所以没有几十年发展,这些新产业的前途对于大多数国家来说并不明朗,也只有东非在全力以赴的推动相关产业发展。

    “索尔先生也在奥匈帝国的石油产地工作过,应该也清楚,目前石油的发现本来就是意外,就比如美国人,他们用最简单粗暴的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