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不畏战

    第三十章 不畏战 (第2/3页)

东非发展,幸好东非不是欧洲描述中那样的不毛之地。

    其实这也好理解,虽然东非积极宣传东非,忽悠移民,但是这反而阻碍了东非在德意志地区的正面舆论。

    因为相信东非优点的大部分都移民了,反而不能形成三人成虎的广告效应,毕竟东非距离欧洲挺遥远,诋毁多于赞誉,普通人如果不离开欧洲又不能对东非的发展有深刻体会。

    这就和前世西方世界对世界其他区域的天然“滤镜”,是一個道理,欧洲是文明的中心,这是政治正确,就是有百年历史的美国,现在在欧洲舆论里也不是什么好玩意,更何况短短几十年历史的东非。

    “对于战争不用担心,你们要去的布拉瓦约实际上也处于东非的大后方,就算战事不利也不会对那里造成太大影响,换一个角度来说,我们东非一个省的面积就和欧洲一个国家面积差不多大,这些省份之间就是天然的缓冲地带。”艾德利斯说道,

    布拉瓦约市还在马塔贝莱省的西部,距离边境很遥远,当然,也没有艾德利斯说的那么安全。

    不过东非是有地利优势的,因为马塔贝莱省处在一块单独的高原地形上,南部是林波波河和南非高原分割,东部则居高临下面对莫桑比克。

    莫桑比克平原是非洲少有的真正意义上的平原地带,而这也是莫桑比克最大的劣势,高原天然就对平原具有一种军事上的压制优势。

    而且东非和莫桑比克交界的地方,莫桑比克开发非常差,很多都是雨林和沼泽,交通非常差,只有南北交通相对而言便利一些,这也是前世莫桑比克国境南北狭长分布的原因。

    南部的南非高原确实通达性更高,可是处在内陆,而非洲这些国家里除了东非以外,基本上交通都是一塌糊涂。

    毕竟其他殖民地,包括在非洲殖民几百年历史的葡萄牙人,也没有什么建设概念,在世界众多殖民地里,恐怕只有英国人对印度的建设程度是最高的,而东非已经脱离了殖民地范畴,所以对国家建设自然要十分上心。

    “不过东非这么多年战争,国家疆域应该也扩张到极限了,如果再次发生战争,那我们的对手应该不是土著了吧!”威尔斯想到了一个关键问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