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东非海军困境

    第七十一章 东非海军困境 (第3/3页)

   但是自从苏伊士运河开通后,其在世界的战略地位被严重削弱,前世开普敦在世界航运中占有重要地位,主要原因是一些大型远洋船只,主要是运油船,无法通过狭窄的苏伊士运河。

    但是在19世纪,石油产业刚刚起步的时候,可没有那种大家伙来支撑开普敦的经济价值。

    当然,英国人肯定是不会放手开普敦的,毕竟苏伊士运河只是一个最佳选项,但不是唯一选项,红海和地中海甚至印度洋的势力都有可能威胁红海航线的安全问题,这个时候,开普敦这个备胎的价值就体现出来了。

    当然,这种航运价值是针对欧亚大陆之间的海上运输而言,如果把视角转化为非洲大陆东西两岸,那开普敦的战略定位又不一样。

    早期非洲大陆两岸联络,只有一条海上通道,那就是开普敦,苏伊士运河开通后是两条。

    但是非洲大陆的形状是上宽下窄,其他不说,光是东非海岸就是自南向北逐渐延伸,这一点从索马里地形就能得到直观体现,索马里海岸线就是向东北方向的延伸的直线,所以从东非即便到奥匈帝国的的里雅斯特港,实际上距离也非常遥远,几乎和印度西部海岸相当。

    所以从北部绕路,走海运可以走,但是代价太大,里程直接翻两三倍。

    而南部就很好体现开普敦对非洲航运的重要性了,就比如从新汉堡港市到东非的奥兰治蒙德仅仅只有两千多公里路程。

    两千多公里看似不少,但是走北部这也仅仅是从摩加迪沙市到吉布提之间的距离,红海本身又是两千多公里,到奥匈帝国那就是六千公里往上。

    但是摩加迪沙对于东非而言也是一个偏北港口,如果从蒙巴萨或者达累斯萨拉姆市到达奥匈帝国距离更远。

    这还仅仅是奥匈帝国,如果到更远的区域,那要绕的路就更夸张了,对于非洲大陆本身而言,开普敦的地位可见一斑。

    当然,如果东非未来构建连贯东西的“路桥”,那情况可能就大不一样了,唯一可惜的地方在于东非水运条件太差,不然通过对内陆河流之间的联网,完全可以取代开普敦的大部分经济价值。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