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五章 教育资源集中化

    第一百六十五章 教育资源集中化 (第3/3页)

被葡萄牙殖民,或者有葡萄牙人的商业活动。

    就拿桑给巴尔苏丹国来说,桑给巴尔苏丹实际上也是阿曼帝国击败葡萄牙后获得的战利品。

    葡萄牙早期在非洲殖民可以说一家独大,而在18到19世纪,葡萄牙帝国衰落,使得葡萄牙人甚至被土著从内陆驱赶到沿海,而这就是东非能在非洲做大的主要原因。

    换句话说,其实就是在早期葡萄牙在非洲整体战略收缩,而东非占据了这个空窗期。

    葡萄牙退出,但是其他势力又不完全知道葡萄牙人的虚实,所以在非洲南部形成了殖民的真空地带,东非算是趁虚而入,等葡萄牙和其他列强反应过来的时候,东非已经做大了。

    “目前东非的乡村人口分布,主要集中在中东部,中部稍微差一点,不过也算勉强达到标准,加上中部的城市实力比较强,所以对中部乡村地区的进一步提升也可以有序进行。”

    “就拿教育为例,在每一个镇至少设立两所中学,有实力的可以建设两个校区,没有经济实力的就共用一个校区,至于小学以人口密度为主要参照物,尽量选择在交通便利的区域,毕竟小学的生活自主能力显然不比中学生强,而且他们要就近回家,所以最好选择在靠中心的位置最好。”

    “要将底层教育资源在镇一级集中,当然,条件较好,人口较多的大型村庄或者农场,种植园也可以建设学校。”

    教育资源不能过于分散,也不能过于集中,尤其是基础教育,过于分散投入大,且教师分配工作也不好开展,而过于集中又不利于偏远地区学子学习。

    当然,这也意味着东非的义务教育模式发生重大转变,不再下放到村庄之中,其实这和东非目前社会发展,以及未来经济,交通等因素息息相关。

    现在随着东非畜力的普及,以及道路的修缮,加上治安环境改善,出行成本大大降低,未来随着汽车等新交通的发展,还会更加节省出行成本,这是东非将基层教育资源进一步集中的前提条件。

    而且有利于提升教育质量,毕竟很多村小学教师甚至只有个位数,水平参差不齐,将他们集中起来能提高效率,同时可以加快教师之间的交流,促进教学水平提升。

    (本章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