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安哥拉农业

    第一百九十七章 安哥拉农业 (第2/3页)

不会种地那完全是自欺欺人,因为黑奴不会种地,白人殖民者的种植园和农场根本无法运营起来。

    但是,会种地解决不了问题,尤其是殖民地地区的大型农业社会化,所有关键细节都掌握在白人手中,包括种子,化肥,技术,销售渠道,种植园和农场的管理等等,没有一项是当地土著所能掌握的。

    其他不说,当白人撤出该区域后,原本销往全世界的市场被人为中断,对于当地黑人而言就是一个无解的问题。

    而且这些农业,都以大型种植园和农场为基本模式,一個种植园或者农场动辄上百人,要么成千上万人,而非洲土著,就算其上层社会也仅有治理一个部落的能力,还未必能治理好,又缺乏相应的知识和技术,所以殖民者在一开始就构筑了“壁垒”,防止当地土著翻身。

    当然,东非肯定不会为这些土著“共情”,反而要变本加厉,因为东非是更加坚定的剥削者。

    歌尔韦斯坦继续说道:“目前安哥拉地区的各个种植园和农场,渔场基本恢复生产,同时我们新增设了牧场和林场管理机构,根据农业部的预计在未来二十年里,安哥拉地区的农业总产值将会成为东非新的农业增长点之一,同莫桑比克和奥兰治等新国土一样,当地优渥的农业资源得到充分开发,进而成为东非农业的新引擎。”

    东非从葡萄牙和布尔人手中接过来的农业是一个完整体的农业体系,这一点和东非以前掠夺来的土地有着根本性不同。

    所以东非政府的前期工作,根本不需要对当地进行大的改动,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奥兰治,从纬度,地形,植被,降水,人口等综合性因素结合来看当地最适合发展的就是畜牧业。

    而安哥拉的情况最为复杂,从热带雨林到热带草原,再到热带沙漠,使得安哥拉拥有东非最丰富的农业开发条件,再加上本格拉寒流催生出世界第一五大天然渔场,渔业资源也十分得天独厚。

    “在1892年,安哥拉农业就已经恢复了战前水准,到1893年,安哥拉农业规模更是增长了百分之五十六,其中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增速在全国居于首位,仅在东方省和中央省之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