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四章 学习营

    第三百零四章 学习营 (第2/3页)

,毕竟自由的代价就是自力更生。

    乍一听前者貌似不错,但是根据两者的实际情况而言,过一段时间后大部分人会选择后者。

    随后,贝茨多夫开始向这群斯拉夫人讲述其他方面在棉兰老岛需要注意的事项。

    在达沃市有三个移民学习营,主要针对三个群体,一个以斯拉夫移民为主,一个以远东帝国移民为主,最后一个则是其他移民类型。

    而德意志人如果选择移民这里的话,显然是不需要加入学习营学习的,当然,目前移民东非的德意志人并不多,移民到东非殖民地的德意志人就更是凤毛麟角。

    达沃市的三个学习营,常年学生规模维持在六,七千人左右,并不算在达沃市人口之内。

    其中大部分人在达沃市也待不了多久,达沃市就是一个中转站,一般两个月内,这些移民就会被重新分配到棉兰老岛殖民地的各个地方,而大多数时候,一两个星期就可能换掉一批人。

    在达沃市学习营,主要教学就是语言,规则,以及帮助这些移民初步适应当地的气候。

    水土不服其实才是移民所遇到的最大难题,每年这个原因导致失去性命的移民不在少数。

    好消息则是东非作为热带唯一强国,也是在针对热带疾病和气候方面最有经验和技术的国家,所以移民损耗率一直维持在东非政府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

    其实,在南洋殖民地里,最容易死亡的就是斯拉夫人,毕竟南洋和斯拉夫人居住的地方,气候对比,简直就是南辕北辙。

    也不是所有斯拉夫人都受不了这种气候,就比如巴尔干的南斯拉夫,适应性就好的多。

    ……

    傍晚。

    学习营的食堂里。

    “这是米饭,东非人的食物,吃起来味道怪怪的,不过这么一大碗,真的很扎实,对牙齿也很友好。”库莫耶夫拿着饭勺举着一勺米饭说道。

    在南洋,东非没有像当初本土那样配备筷子作为餐具,至少在非远东帝国移民学习营是如此。

    这也可以看出,东非在海外殖民地上对一些细节问题的宽松。

    列布利亚说道:“我听前辈说,以后在棉兰老岛,每天的食物估计就是这种米饭了。”

    “因为在棉兰老岛,水稻是唯一可以大规模种植的粮食作物,这里并不适合种植小麦,或者大麦等作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