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赶快放出来(第二更,二合一)

    第90章 赶快放出来(第二更,二合一) (第1/3页)

    其实就算贾国屏不走,系里面其他老师随时也都可能会走,只要有机会,能够出国深造,基本上没有人愿意放弃。

    周彦对留校任教这事还是有想法的,他倒是不担心因为留校影响到他其他工作,大不了以后少拍一些电影。

    如果他把主要的精力放在配乐上面,偶尔拍部电影,工作肯定是能够兼顾过来的。

    想了想,周彦点头道,“如果学校愿意给我这个机会,我当然愿意留在学校贡献自己微不足道的力量。我是央音出来的,自然希望能够反哺学校。”

    施万春没想到周彦这么快就表态,不过既然周彦已经表态,他便笑着说道,“你放心,后面如果你有机会去国外进修,学校肯定会放你去的,不会给伱设置任何障碍。”

    周彦却摇头道,“我暂时没有出国进修的打算。”

    听到周彦暂时没有出国进修的打算,施万春内心有一些复杂。

    周彦是他非常喜欢的一个学生,他其实是希望周彦能够获得机会去国外进修,走他师兄谭盾他们的路子,中国或许又能出一个走向国际的作曲家。

    但是站在学院的角度,周彦不出国进修,安心留在学校教书,对他们系来说确实是一件好事情。

    上学期四月份之后,李冰洋忙着出国的事情,周彦几乎给李冰洋代了一半的课。

    施万春也从其他地方了解到,88作曲系的那些学生还是非常认可周彦教学水平的,当时施万春还挺意外,因为他之前根本没想到周彦还能教书。

    周彦之前就是那种天才型的学生,根本不懂普通学生学习的困难在什么地方,自然就不可能教得好学生。

    所以之前在考虑留校人选的时候,系里面最先考虑的是贾国屏,而不是周彦。

    “这学期你正常跟88级的一起上课,等到提前毕业的事情定下来之后,再走留校任教的流程。”

    周彦笑了笑,“老师,其实我今天过来,还想跟您请个假。”

    施万春似乎早有预料,他吐了口烟,笑着说道,“是不是为了电影的事情?”

    周彦连忙一记马屁拍了过去,“要不说您是我老师呢,果然神机妙算!”

    “什么时候请,要请多少天?”施万春问。

    “五号开始,一直到二十号,总共半个月时间。”

    施万春点点头,“行,你先给贾国屏递交请假条,让他拿给我审批。”

    一般的短假,周彦直接找贾国屏就能批,这种超过一个礼拜的长假,必须有系主任签字,所以周彦才跟施万春说这个事情。

    得到施万春的批准之后,周彦笑着跟施万春告辞,然后就跑去找贾国屏搞请假条的事情。

    ……

    周彦之所以要请假,是因为要去林州拍跟滑翔伞有关的戏。

    国内滑翔伞发展也没几年时间,专业的滑翔伞基地比较少,林州是其中比较上规模的一个了。

    而且林州滑翔伞基地得知周彦要在他们那里取景,也非常支持,给他们剧组报了一个非常低的价格,并且可以免费给他们提供相关的指导。

    而基地方面的要求也很简单,就是希望能够在片尾加上鸣谢他们林州滑翔伞基地的名字。

    林州滑翔伞基地之所以这么大方,也是因为他们准备在明年举办国际滑翔大赛,特别希望电影能够给他们基地做宣传。

    五号早上,剧组准备出发的时候,周彦的bp机忽然响了,他将bp机掏出来,只见上面写着一行字:灯笼银狮奖。

    虽然信息经过了简缩,但是周彦一下子就看明白了,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了银狮奖。

    周彦立马跟旁边的赵飞分享这则好消息,“老赵,《大红灯笼高高挂》在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上拿到了银狮奖。”

    “真的么?”赵飞激动地一拍大腿,“我就说早上怎么眼皮直跳,原来是有好消息!”

    周彦撇撇嘴,赵飞明明是右眼皮跳,他早上还说,右眼皮老是跳,总感觉心慌慌的,现在口风倒变了。

    同车的路学长跟王晓帅都向他们投来羡慕的眼神,谁不想参与一部银狮奖影片的制作呢?

    而且他们都知道周彦还在这部电影里面演了个角色,也都十分感慨,他们周导的起步可不是一般人能比的,第一次演电影,这电影就得了银狮奖。

    不过同时他们也很高兴,《大红灯笼高高挂》能获得银狮奖,对他们现在拍的这部电影来说是好事情,因为两部电影的班组重叠很多。

    这时候他们也在憧憬着,《想飞的钢琴少年》拿奖的场景了。

    短片版已经剪的差不多了,就差几个滑翔伞的镜头。

    这次他们去林州,会先把短片里面需要的镜头先拍完,然后快速送到燕京制片厂剪辑,争取九月二十号之前把短片全部剪出来,然后送到克莱蒙费朗电影节去参展。

    ……

    在林州的拍摄非常顺利,刨去路上的时间,他们只用了五天时间,就把所有跟滑翔伞的戏拍完了。

    回到燕京之后,周彦没有第一时间回学校,而是直接去了燕京制片厂的剪辑楼,他急着要看厂里面剪出来的短片成片。

    主要是看跟滑翔伞有关的镜头,因为其他的部分之前剪好的时候,他已经看过了。

    剪辑车间的石主任告诉周彦,之前送过来的胶片,有很多都是不能用的,好在他们送过来的胶片足够,剪辑这边从中挑了比较好的剪了进去。

    这也在周彦的预料当中,胶片时代就是这点不好,很多时候都只能靠摄影师的感觉,特别是拍这种飞翔的戏,目标在远景中移动,非常难以把握。

    为了拍好这场戏,周彦根本就不计成本,一遍一遍地拍,一遍一遍地找位置、找角度。

    之前最耗胶片的戏,应该是音乐厅的那场,但是跟飞翔的这段戏一比,那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为了完成几分钟的镜头,周彦至少拍了三四个小时的素材。

    这一场戏直接把《想飞的钢琴少年》的耗片比拉升了一个等级,之前周彦在其他戏上面省下来的胶片,全部用在了这几分钟戏上面。

    好在这一切都是值得的,石主任都说,虽然废片很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