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你要把担子挑起来啊

    第148章 你要把担子挑起来啊 (第1/3页)

    余桦看了眼四合院的门牌号,确定没有找错地方,然后抬手敲了敲门。

    不一会儿,门开了,张一谋、巩莉还有一个年轻人站在里面。

    张一谋笑道,“来得还挺快,快进来吧。”

    余桦笑着点点头,“我是一路马不停蹄赶过来的。”

    进了院子之后,张一谋为余桦介绍,“这位是咱们的配乐指导,周彦周指导。”

    看着周彦,余桦颇为意外,张一谋打电话给他的时候,告诉他要来配乐指导家吃饭,他想着,配乐指导,至少也有个三四十岁,没想到这么年轻。

    “周指导,你好。”余桦笑着跟周彦打了声招呼,随后又将手里的红色塑料袋提到周彦面前,“第一次来,也不知道该带点什么,就随便买了一点水果。”

    周彦笑着接过塑料袋,“我家马上都能开水果店了,咱们进屋吧,外面挺冷的。”

    四人进了客厅,周彦一边给余桦倒茶,一边笑着说道,“我跟张导还有莉姐也好久没见了,张导好不容易来一次燕京,我自然是不能放过他的。而且我本人也是余老师你的忠实读者,所以一听张导说晚上要请你吃饭,我就主动把这事给揽过来了。这临时改地方,也给你添了麻烦。”

    三言两语,周彦把今晚这个局的变动解释清楚之后,顺便也捧了一句余桦。

    捧人是周彦的被动技能,不过捧余桦也是他发自内心的,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对余桦的作品接触的实在太多了。

    余桦接过茶杯,笑道,“我没有别的优点,就是吃饭积极,只要有的吃,改到通州我都没意见。”

    等他接过茶杯,周彦又掏出烟给他让了一根,余桦接过烟,下意识要点着,随后又停住了动作,“这有女同志在,还是不抽了。”

    巩莉笑道,“没关系,不用管我。”

    余桦也就客气一句,他根本控制不住,听到巩莉这么说,他就笑眯眯地把烟给点着了。

    因为周彦跟余桦是第一次见面,张一谋就主动挑起话题。

    “其实说起来,你们两个应该有共同语言,周彦除了做音乐、做电影之外,也有发表。”

    听到周彦还发表过,余桦吐了口烟,意外道,“哦?是在哪儿发表的?”

    “我发表的不多,主要是在《燕京文学》上。”

    听到《燕京文学》,余桦也是来了兴趣,虽然他现在跟《收获》那边联系比较紧密,但《燕京文学》在他的文学之路刚起步的时候充当着重要角色。

    “哪一期有你的作品?《燕京文学》基本上我期期不落的。”

    “他有一部叫《树洞》,你有印象么?”张一谋说道。

    “树洞?”余桦的脸上满是惊讶,他看着周彦,“你是周产?”

    周彦点头,“嗯,周产是我的笔名。”

    听到周彦就是周产,余桦的表情变得奇怪起来,周产这个作家,在之前《镇长之死》出来的时候,他就有关注了,后来又看到《清水里的刀子》以及《树洞》,印象就更深了。

    上次他跟刘振云聊天的时候,还聊到周产这个作家,他们对这个突然冒出来的作家都挺好奇的。

    中国的文学圈子,说大也大,说小也小,现在比较活跃的一些作家,大多都彼此认识,他们这一批很多作家之前都去鲁迅文学院学习过。

    如果是在燕京常驻的话,那见面机会就更多的了,各种研讨会之类的活动,都能碰到。

    余桦之前压根没想到周彦会这么年轻,他自己当年刚开始写的时候,应该跟周彦差不多大,二十岁出头。

    但当时的他,更多是在学习跟摸索,一开始寄出去的很多作品都没有人要,别说是《燕京文学》这类大杂志社,就是一些当地的杂志社也不愿意收他的作品。

    后来他在《燕京文学》上发表的《星星》,现在回头看,其实还是比较稚嫩的,他的风格,也就是《十八岁出门远行》之后才慢慢开始走向成熟。

    沉吟片刻,余桦吐出一句,“原来你就是周产。”

    张一谋笑道,“惊讶吧。”

    余桦点点头,“惊讶,我说这周产挺神秘的,原来不是职业作家。”

    看到余桦的反应,张一谋非常满意,要惊讶,也不能他一个人惊讶,之前他知道周彦还在《燕京文学》发表过的时候,比余桦还要惊讶。

    余桦毕竟跟周彦不熟,之所以惊讶,主要也是因为周彦比较年轻。

    但张一谋他们不同,张一谋刚认识周彦的时候,周彦只是他们剧组里面的配乐助理,还是个没有毕业的学生,中间的反差太大了。

    虽然知道周彦是周产,但余桦并没有问太多,也没有如张一谋想的那样,跟周彦聊文学,他们更多的还是在聊电影。

    余桦对拍电影这事非常感兴趣,不过他跟周彦不同,周彦感兴趣是想要自己做,但余桦纯粹是好奇。

    其实周彦比较理解余桦的这种状态,有些作家是这样的,相较于输出,更喜欢吸收。

    作家的灵感从哪里来?还是所见所闻,而一个人的所见毕竟有限,特别是现在这样一个信息不发达的时代,很多人了解一样东西都是听别人说。

    因此,作家很多灵感,也是从别人那里听说的。

    在聊天的时候,这些作家,就喜欢聊一些自己不了解,而聊天对象了解的东西,主打的就是一个倾听,这就叫吸收式聊天。

    而陈恺歌就是一个典型的反例,那家伙偏向于输出式聊天,他更喜欢聊一些自己懂的,别人不懂的,以聊的爽为主。

    四人聊一会儿,饭店把饭菜送来,他们开始吃饭。

    张一谋以前喝酒抽烟都还行,现在烟戒了,酒也喝得少,余桦平时能喝点,但是因为妻子现在在孕期,所以就少喝了点,不然回去还要给妻子添麻烦。

    倒是巩莉,酒量不错,而且喝酒豪爽,跟周彦炸了两杯。

    喝到最后,巩莉还是低估了周彦的酒量,后来酒劲上来,有些上头。

    张一谋一看巩莉已经上头,就及时出来止战,“明天还有事情,咱们还是少喝点。”

    巩莉虽然不情愿,不过也没说什么,没有再继续喝了,他们明天确实还有事情。

    吃过饭后,周彦先把张一谋他们送走,然后又陪着余桦去取他的自行车。

    今晚月色正好,不过风有些冷,吃饭时喝了点酒,身子暖洋洋的,现在被冷风一吹,余桦忍不住缩了缩脖子,“燕京的风,还是比海盐的风要冷。”

    周彦看了眼余桦,不知道他这话是否是另有所指。

    “说不定这风就曾是海盐吹过来的。”周彦笑道。

    听到这话,余桦煞有介事地点点头,“那它还是我老乡,我们都是从海盐来的。”

    这不算笑话的笑话,两人却都会心的笑了起来。

    说笑间,余桦找到了自己自行车,开了锁之后一步跨上去,他原本想跟周彦道别,不过想了想,还是问了一句,“周指导,你平时听什么音乐?”

    听到余桦问自己听什么音乐,周彦还挺意外的。

    “我听的比较杂,古典的,流行的,民族的,西方的,不过由于我的工作特性,还是西方古典更多。”

    余桦点点头,“我最近对古典音乐产生一点兴趣,你平时用什么听?我前些天买了个随身听,平时都是听磁带。”

    周彦笑道,“其实听音乐只要适合自己就行,媒介都是次要的,不过如果你对音质有更高追求的话,可以考虑购置一套音响设备。”

    余桦摇摇头,“现在没这个条件。”

    其实余桦并不了解一套好的音响设备要多少钱,只不过他现在住的地方比较小,不仅没有地方摆放音响设备,扰民方面也有顾虑。

    “你如果想听音乐的话,可以到我家来……或者去我们学校,我带你听一听现场的演奏。”

    “没问题,有机会我一定要去看看。好了,今晚多谢款待,我先回去了。”

    “嗯,骑车小心点,毕竟喝了酒。”

    “今晚没喝多少,以后有时间我请你喝酒。”

    “好,我记下了。”

    余桦点点头,也没再啰嗦,骑上车就走了。

    等到余桦的背影消失在巷子尽头,周彦抬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正当他感慨今晚月亮真大的时候,又一阵冷风袭来,他也缩了缩脖子,连忙往屋里面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