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东方遗音

    第153章 东方遗音 (第1/3页)

    相较于滕文季,陈志谷还是更不想得罪周彦,或者说,他不想得罪汤臣公司,燕京厂现在就是看着表面光鲜,其实内部问题一堆,关键是现在政策变化太快,陈志谷也在找出路。

    现在厂里面对陈志谷有意见的导演不少,多滕文季一个也没什么所谓。

    想了想,陈志谷说道,“既然如此,我会跟滕导说明的,周彦啊,我可是真心希望你好,也希望《第六感》能拍好。”

    周彦知道陈志谷想表达什么,他笑眯眯地说道,“陈厂长,我们当然也希望燕京厂一直都好,以后合作机会还多着呢,前些天我跟学长还聊了,听说他自己写了个剧本,我还挺感兴趣的。”

    “是嘛,那是好事情啊,我也希望年轻人能多点机会。”

    “回头有时间,我再跟学长聊聊。”

    “李宏的事情你就别操心了,就当我今天没跟你提过这茬。”

    “那就麻烦陈厂长了。”

    陈志谷想了想,又问周彦,“你跟滕导之前在长安厂的时候应该没怎么接触吧?”

    周彦笑了笑,他知道陈志谷想问他跟滕文季到底有什么过节。

    要说过节,真算不上,也就是周彦之前得罪过他学生李杰汉。

    要说使绊子的话,滕文季其实也没有搞多大的动作,都是一些上不得台面的小动作。

    不过周彦也不意外,别的不说,光是一个燕京厂,狗屁倒灶的事情就一堆,文学部、导演部,什么样成色的人都有。

    圈子里面都是子弟兵,各种攀关系、勾心斗角,上不得台面的手段层出不穷。

    陈志谷在厂里面看着挺有权威,但事实上底下也是一堆人不服,之前周彦就听过某位女导演抱怨过,说陈志谷喜欢用溜须拍马的人,不重用真正有才能的人。

    溜须拍马的人指的是夏刚,有传言说夏刚让他老婆写文章拍陈志谷马屁,所以陈志谷才给夏刚那么多拍摄权。

    夏刚老婆确实写过文章给陈志谷歌功颂德,但要说陈志谷给夏刚拍摄权是因为那个文章,倒也未必,夏刚确实还是有才华的,而且夏刚跟陈志谷关系也不错,陈志谷来燕京厂也没别的熟人,自然要用夏刚。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也是不服陈志谷的人攻击陈志谷的点。

    还有一次,厂里面的老编辑苏树阳得罪了导演部的一个导演,那导演大中午在食堂,直接指着苏树阳鼻子说他跟文学部另一个女编辑乱搞男女关系。

    当时周彦就在现场,苏树阳还没有反驳,大有可能确有其事。

    滕文季还想着用单位里面那些手段来对付周彦,显然是不够用的,周彦也不会受到什么影响,不过滕文季如果老是想着找麻烦,周彦感觉也挺烦的。

    周彦没有回答陈志谷的问题,而是笑着问道,“陈厂长,滕导的新电影立项了么?”

    “还没有,现在只是口头上跟我提了一下。”陈志谷说道。

    “现在立项好批么?”周彦问道。

    滕文季新电影的立项,陈志谷原本就是打算批的,不过听周彦这么问,他就笑道,“也看情况,毕竟指标就那么多,同期如果有其他好项目,他这个项目就要往后放一放。”

    周彦点点头,“我是想近期帮助路学长拍他的新电影,但是又怕立项不好批。”

    陈志谷老江湖了,自然知道周彦的意思,他笑呵呵地说道,“嗐,最终不还是看项目有没有优势嘛,我们厂,不以资历论英雄,如果路学长的项目有优势,那过批的优先级自然是高于其他人的。”

    “我明白了。”

    ……

    挂了电话之后,周彦思虑片刻,他决定这两天再去找路学长好好聊聊路学长自己写的那个剧本《长大成人》,如果可以的话,周彦计划带着汤臣去投拍《长大成人》,把滕文季的《香香闹油坊》的立项给挤掉。

    按照燕京厂现在的情况,如果滕文季这个立项被挤掉,后面一两年恐怕都没有办法拍新电影。

    就算最后挤不掉滕文季的项目,也至少能把他这个项目往后拖个半年以上。

    周彦又画了一会儿《第六感》的故事板,张有安来了。

    虽然张有安是周彦的经纪人,但是两人见面的次数很少,平时基本上都是靠电话联系,而且大部分时候,也都是生活助理姜霞跟张有安联系。

    坐下之后,张有安拿出一张表来。

    “这是我最近筛选出来的几个采访邀请,内地的,台岛的,香江的都有,如果你想要接受采访的话,我建议你从这里面选。”

    周彦拿过表格看了看,都是些知名的媒体,电视台、杂志社跟报社都有,这些邀请里面也不都是普通的采访,还有些是综艺的邀请,其中就包括《边走边谈》的返场。

    去年年底周彦再次去台岛,见到了林佑威,但是当时时间太紧了,根本抽不出时间去录他们的节目,不过林佑威也不放弃,隔段时间就跟张有安发出邀请。

    周彦在里面看到了金陵电视台,笑着说道,“金陵电视台比其他几个热度差多了吧?”

    “金陵电视台的热度肯定比不过其他的,但毕竟是你家乡的电视台嘛,录他们的节目,也算是衣锦还乡了。”

    “如果我接受金陵电视台的采访,还需要回金陵么?”

    “倒也不是,他们可以派人来燕京,这要看你自己的选择……这里的邀请,基本上都能到燕京来,还有这个。”

    张有安又从公文包里面掏出一张纸来,这张纸上半部份是霓虹语,下半部分是中文。

    “这是?”

    “朝日电视台发来的,他们有一档节目想要采访你。《神秘·国度》在霓虹销量已经二十几万了,所以他们也想拿到你在霓虹的首次亮相。”

    周思虑片刻,说道,“露露脸也行,你看着安排吧,不要超过三个。”

    “嗯,我是这样想的,既然要接受采访,那干脆就让他们六月份过来,到时候《第六感》快开始拍了,顺道可以宣传一下新电影,一举两得。”

    “可以,时间你看着安排,确定好了跟我说就行。”

    “好的。”

    说完了采访的事情,张有安把名单收起来,说起了音乐会的事情,“按照现在的情况,年底在霓虹开音乐会这事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了。不过我认为,这次音乐会咱们要改一个主题。”

    之前他们的音乐会主题就是“钢琴少年”,既是第一张音乐专辑的名字,又是他们乐团的名字。

    现在周彦已经发了第二张专辑,表演节目单跟第一次肯定也会有很大不同,所以张有安认为应该要改一个主题。

    “你觉得应该改成什么样的主题?”周彦问道。

    “改成‘太古遗音’,然后增加音乐会里面民族乐器的使用,这样一来,音乐会的主题性更强,而且对霓虹的乐迷们吸引力也更大。”

    周彦点点头,张有安这个提议还是靠谱的,也算是“投其所好”了,从这次的《神秘·国度》销量就能看出来,霓虹的听众是真喜欢这一类音乐。

    还有张有安提议增加民族乐器的使用,也让周彦想起了后来在霓虹比较火的一个中国乐团——十二女子乐团。

    这个乐团是由十二个女子乐手组成,她们主要是将中国传统的乐器组合跟现代流行音乐表演形式结合起来。

    而她们之所以能够那么受欢迎,也是因为表演形式比较新颖,之前没有人这么干。

    特别是霓虹的听众,非常喜欢这种表演形式。

    可惜这个乐团缺少自己的作品,生命力不够长久。

    “提议不错,不过东方遗音这个主题是不是太大了点?”

    这个主题名字不仅仅是大,而且还有点借之前“找到古谱”热度的感觉。

    “我觉得这个名字挺好的,非常鲜明,观众一看到这个名字就知道音乐会的主题是什么,咱们也不要有心理负担,用咱们民族乐器演奏出来的曲子,那不就是东方遗音么?”

    听张有安这么说,周彦也没再纠结,他点头道,“这样的话,后面我再把节目单调整一下。”

    “对,节目单要尽可能地契合主题。”张有安想了想,又说,“有些曲子,其实改成民族乐器来演奏,也是别有一番风味,不一定要局限于《故宫的记忆》这些曲子。比如《永远同在》,改成民乐版应该也是很不错的。”

    “确实如此。”

    周彦笑着点头,“这首曲子很适合改成民乐版来演奏,也不用太复杂,二胡、竹笛、古筝三重奏就行。想要更加丰富的话,再添一点其他乐器辅助,或者在这三个乐器上下功夫,比如二胡,可以分到三个声部……”

    张有安笑着摆手,“你跟我讲的太细致,我也不太懂,只要能改成民乐版就行了,这样一来,也不用新增加曲子,你也能轻松一点。对了,还有《夏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