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章 李厂长的心思

    第190章 李厂长的心思 (第1/3页)

    当吉他跟鼓声响起的时候,周彦就感觉这首歌有些耳熟,随后他就听出来了,这不是《小鸟》前奏的变调么?

    很快,到了人声部份。

    “理想总是飞来飞去

    虚无缥缈

    现实还是实实在在

    无法躲藏

    ……”

    周彦脸上露出了笑容,还真是《小鸟》。

    虽然周彦平时很少听国内的摇滚乐,但《小鸟》是他很喜欢的一首歌。

    汪锋后来有很多梗,不少网名喜欢调侃他,说什么“汪半壁”、“汪头条”之类的,但汪锋早期的才华却没得说。

    上次路学长跟周彦聊天的时候提到,汪锋的歌对于《长大成人》这部电影,过于高级,其实这话并没有说错。

    在《长大成人》这部电影里面,虽然主角周青是个摇滚青年,但是电影里面摇滚元素并不是特别多,期间出现的一些跟摇滚有关的片段,主要表现的也是摇滚的颓废。

    而《小鸟》这首歌,却太过于积极了。

    说《小鸟》积极,可能有些人会反对。

    瞧瞧这歌词。

    “现实还是实实在在无法躲藏”

    “身体没有力量,不想感到悲伤,只好装得放荡”

    “我感觉不到倦意,却又无处可去,空虚把我扔在街上,像个病人逃避死亡”

    这些歌词,听起来就很压抑,像是一个对未来毫无头绪的少年人,茫无目的地走在大街上,心中充满了迷茫。

    但是这首歌后面的歌词却一改迷茫,充满了激情。

    “我再也不想麻木”

    “再也不想任人摆布”

    “再也不想在谎言中让生命虚度”

    这首歌好就好在这里,歌词跟旋律很契合,呈现的故事也是完整的,很好地讲述一个少年人从迷茫渐渐走出来的心路历程。

    当下很多摇滚乐队,每天弄的那些玩意,主打的就是个颓废,越是离经叛道的,他们越要玩。越是主流痛斥的,他们越觉得有吸引力。

    这就有点像说唱,要真实,要对抗,要反传统、反高雅。

    每次想到八九十年代的中国摇滚,周彦就会联想到达达主义,那种无序的、短暂的、反叛一切的,都十分相似。

    但如果把这段时间的中国摇滚定义为达达主义的一部分,那达达主义的拥护者们可能又会反对,大概在达达主义拥趸的眼中,这些摇滚不过是小孩子们玩的东西。

    虽然很多摇滚乐手不愿意承认,但是他们之所以会否定汪锋的摇滚,其实也是因为汪锋的歌里面充斥了太多积极因素。

    《小鸟》这首歌可能还不够明显,而像《我爱你中国》这首歌就很容易看出区别了。

    很多人摇滚歌手认为,《我爱你中国》这种歌就媚上、不real、不遵从内心,是彻头彻底的伪摇滚。

    《小鸟》、《我爱你中国》这类摇滚歌曲,跟当下流行的其他摇滚歌曲孰优孰劣,周彦不做评价,但是他认为,摇滚音乐人不应该容不下这类歌曲。

    当一首歌演奏结束,周彦的思绪也飞了回来,他由衷地为乐队的表演鼓起了掌。

    “师兄,怎么样?”

    汪锋迫切想要得到周彦的肯定。

    龙隆跟赵沐阳也一样看着周彦,期待着他的点评。

    周彦点点头,说道,“四个小节的主歌,两个小节的预副歌,四个小节的副歌,主歌用低音旋律铺垫,预副歌忽然提高音域,不停重复1和6两个音,副歌第一句旋律1116,也延续了预副歌,听起来副歌跟预副歌像是一个整体……整首歌是G大调,副歌以G调的……”

    没有给出任何定义,周彦只是从旋律走向和配器简单地剖析了这一首《小鸟》,最后总结道,“很不错的一首歌,歌词中前段的迷惘更彰显了后段中对自由的咱们与向往,好的作品能够让听众从中获得面对现实的勇气跟信心,这一点,你们做到了。”

    汪锋没想到周彦会给出如此高的评价,在汪锋眼中,周彦像一座高山,只要周彦能够稍微给出一点正面的评价,就足以让他高兴。

    龙隆他们也非常激动,周彦的认可,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正如《小鸟》前半段歌词中所写的那样,现如今的他们还比较迷惘,虽然签了周氏之后,他们不需要为了生计四处奔波,但是他们对乐队的未来还是没有头绪。

    一开始组建乐队的热情,虽然还在,但早已不如之前那样热烈,是剩下的,就需要用别的一些东西来支撑。

    没有生计问题,他们也要面临其他很多问题,观众到底会不会喜欢他们的作品?以后把专辑做出来,能不能给公司挣钱?

    虽然公司一直没有给过他们太大的压力,但是他们却不能不想这些事情。

    自从他们组建了乐队之后,就经常听到其他乐队解散的消息,知名的大乐队就不说了,还有很多不知名的小乐队。

    单单是燕京这一座城市,可能这个月组建了十个新的乐队,下个月就要解散十五个。

    当然了,摇滚圈也不是一点好消息都没有,听说魔岩三杰今年春天要出新专辑,而且魔岩唱片也在大力推广他们,这也给很多摇滚音乐人一些信心。

    但魔岩三杰的发展,对鲍家街43号是有影响的,因为他们乐队的风格跟魔岩三杰完全不同。

    当所有人都在朝着另一条路走的时候,鲍家街43号的这几个成员就要考虑,他们走的这条路是否是对的了。

    因此,周彦的肯定对他们来说非常重要。

    “你准备把这首曲子放在《长大成人》里面的哪一块?”周彦问道。

    “我准备放在兰州女孩去舞厅找周青的那一段,就让周青他们乐队演奏这首歌。”

    周彦沉吟道,“这首曲子很好,跟周青这个人物也很契合,但是放在这一段并不合适,因为这首曲子太过积极,不符合他们那个乐队的风格。这个乐队,包括周青所在的整个音乐圈子,就是一个字‘颓’,给他们写一点地下流行的大路货就行了。至于这首《小鸟》,可以放在片尾,作为点题的存在。”

    汪锋的音乐才华是有的,但要说配乐,经验就少得可怜。

    “可是那类曲子,我不太能写出来……”

    周彦看了一眼汪锋,“你不是写不出来,而是过不了心里的那一关,你是觉得写出那种曲子让你丢人。”

    汪锋低下头没说话,算是默认了。

    “如果你还想做配乐的话,那你的思路就要变过来。配乐指导是为了电影剧情服务的,如果今天路学长拍的不是《长大成人》,而是《鲍家街43号传记》,那你可以尽情发挥,但是《长大成人》里面所展现出来的摇滚音乐圈就是那样。如果你非要把《小鸟》拿给他们乐队演奏,那就直接把路学长的这个故事给打乱了,周青他们乐队里面的那些人,几乎没有接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你觉得他们能写出《小鸟》这种歌曲么?”

    “就像是一个街头大排档里面,出现一道黄焖鱼翅,你自己不觉得别扭么?”

    汪锋依旧低着头,依旧不说话。

    周彦也不知道他有没有听进去,就又问道,“你到底要不要接这个活,不行的话,我可以提前跟路学长沟通,把人换掉。”

    “不要,师兄。”汪锋一听要换人,也急了,连忙保证道,“我一定会改变思路的。”

    听到汪锋的保证,周彦点点头,“做配乐,需要有高屋建瓴的意识,但也不能总是居高临下,要学会沉下来,走进故事当中,多站在角色的角度去思考。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