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3章 首日只有三十万美金

    第193章 首日只有三十万美金 (第1/3页)

    《飞翔的钢琴少年》在北美并没有得到非常好的宣传,因为电影的投入成本也就八百万美金,能放在宣传上面的资金并不多。

    关键北美市场一堆好莱坞大片,想要在宣传上做得出彩并不容易。

    今年大片不少,《狮子王》六月份上映,《真实的谎言》跟《阿甘正传》七月份上映,但是这些电影的宣传早就开始了。

    《真实的谎言》主角施瓦辛格,导演詹姆斯·卡梅隆,《阿甘正传》导演罗伯特·泽米基斯,男主角汤姆·汉克斯,这两部电影单单把主创人员的名字印在海报上,就足够吸引影迷了。

    《狮子王》就更不用说了,那可是迪士尼力推的电影,宣传是全方位的。

    ……

    《飞翔的钢琴少年》宣传不够,还是一部法国的剧情片,排片自然很一般。

    杰西卡跟哈迪森到到影厅的时候,发现整个影厅连百分之三十的上座率都没有。

    虽然临近电影开场的时候,又来了一些观众,但上座率绝对没有达到百分之三十五。

    对于一部刚刚上映的新电影来说,这样的上座率当然很差。

    而且本场是这家电影院惟一的一场,可见排片很低。

    不过杰西卡他们倒是见怪不怪了,这类剧情片的上座率一般都不太高,比这更低的他们都见过不少。

    杰西卡跟哈迪森是邻居,她原本不想来看电影的,是哈迪森跟她说,今天有一部关于钢琴的电影上映,她这才产生了兴趣,跟哈迪森一起来了电影院。

    她自己从小学钢琴,所以平时看电影她就喜欢看跟音乐相关的,如果是跟钢琴相关的那就更好了。

    只可惜,这类电影非常少,通常也都是一些传记片。

    去年上映的《钢琴课》让她感到惊喜,这部电影虽然女性主题着墨很多,但是音乐的部分也非常出彩。

    英国作曲家迈克尔·尼曼为这部电影谱写的钢琴曲给杰西卡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迈克尔·尼曼善用简单的旋律重叠和古典管弦乐技法,在此之前,杰西卡还没见到现代极简主义对旋律的雕琢能够达到如此的地步。

    刚才在大厅的时候,杰西卡特意看了一眼《飞翔的钢琴少年》海报,上面除了导演跟演员之外,也标注了配乐指导。

    “Y-Chou”,是个中国人。

    看到配乐师是中国人的时候,杰西卡微微有些失望,中国好像没有什么知名的作曲家,这也是她看的第一部中国人担任配乐指导的电影,这个Y-Chou之前更是听都没听过。

    旁边的哈迪森兴致勃勃,他一直想要约杰西卡出来看电影,但是一直没有机会,今天正好看到有一部跟钢琴有关的电影,他眼睛一亮,就跑去邀请杰西卡。

    果然不出他所料,杰西卡答应了。

    电影的好坏已经无所谓了,能跟杰西卡一起看电影,他就非常高兴了。

    电影还没开始的时候,哈迪森侧头低声问杰西卡,“我们这算约会么?”

    杰西卡看了看哈迪森,摇头道,“当然不算。”

    “那我们一会儿去吃冰淇淋,怎么样?”

    “哈迪森,十六岁之前,我不会跟任何男生约会的。”杰西卡认真地说道。

    哈迪森撇撇嘴,他们才十三岁,如果要等到十六岁,还有两年多。

    “那等你十六岁,能第一个跟我约会么?”哈迪森又问道。

    “或许吧。”

    哈迪森还要说什么,杰西卡说道,“电影开始了。”

    他抬头看了看,电影确实开始了。

    电影很不错,情节、拍摄手法、演员都表现很好,而且男主跟邻居姐姐的互动也很吸引哈迪森,他看的津津有味。

    杰西卡却有些失望。

    电影确实不错,但她是冲着钢琴来的。

    小男主钢琴弹的很不错,而且小男主的经历也能让杰西卡产生一些共鸣,但里面并没有出现任何原创曲目,小男主弹的都是些知名的古典曲目。

    这一点,跟《钢琴课》完全不能比。

    果然,不知名的配乐指导就是不会给人惊喜。

    她甚至有些疑惑,这部电影真的需要配乐指导么?不就是把一些知名的古典曲目拿过来么?主要就是为了彰显小男主的钢琴水平。

    就算是换成她去担任配乐指导,也能完成任务吧,或许还能更好。

    但是很快,杰西卡发现自己错了。

    当小男主在爷爷家偷偷弹钢琴的时候,杰西卡原本以为还会是知名曲目,却没想到,竟然是一段非常轻快、有趣的原创。

    这首曲子很简单,但是旋律很跳脱,配合小男主此刻的心境,简直完美。

    嗯,看来这个配乐指导也不是什么都没有做,至少这段小男主的即兴创作完成的非常好。

    但是有《钢琴课》珠玉在前,这里的配乐也就显得普普通通。

    不过有了这个配乐,也让杰西卡对这部电影产生了更多的兴趣。

    还算不错,音乐方面勉强能够给个及格分吧。

    而随着电影的推进,杰西卡忽然发现,电影在进入到中后段之后,配乐突然多了起来。

    在电影的前段,除了小男主弹钢琴之外,几乎没有其他音乐,留白非常多。

    但中后段,即便小男主不弹钢琴,也会有很多配乐,除了钢琴之外,还有其他管弦乐,丰富了很多。

    中间小男主重逢邻居姐姐那一段,小男主即兴弹了一首曲子,杰西卡直接愣住了。

    这首曲子……也是那个中国音乐人写的?

    美妙的钢琴声,配合着雨天跟女主的背影,还有小男主深情的眼神,杰西卡屏住了呼吸,生怕自己的声音会影响到这美妙的画面。

    曲子太好了,导演也太会拍了!

    哈迪森看到这个画面,是一脸的羡慕,他甚至在想,自己是不是也要学个钢琴?

    而这还没有完。

    小男主爷爷去世的时候,杰西卡原本只是感到有一点点伤心,但是听到男主弹奏的那首《眼泪》,她的眼泪也开始随着音乐在眼眶里面打转。

    这首曲子并非是那种非常悲恸的,但是平淡的旋律每一下都戳在了杰西卡的心里。

    这是一首极简主义的曲子。

    有些人认为极简主义音乐是对于进步的反叛,是现代性的腐化,过于重复无聊、毫无乐句的推进,是精致艺术对于大众艺术的投降。

    而他们的观点也恰恰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这类音乐会受到大众的喜爱。

    并且,电影就是大众艺术,所以这样的曲子出现在电影里面,非常合适。

    杰西卡从小学习钢琴,每天都跟古典音乐接触,但是她并不会傲慢到,认为大众性的音乐是不堪的,相反,她很喜欢听一些旋律性强的大众音乐。

    前面三首曲子,每出现一首曲子,杰西卡都要更配乐指导Y-Chou重新认识一下。

    而最后一首曲子《克罗地亚狂想曲》出现之后,杰西卡又不得不第四次重新审视这部电影了。

    这个配乐指导,简直是旋律的天才。

    杰西卡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音乐上面,而哈迪森更多地在享受电影剧情,特别是中后段小男主大发神威,帮助爷爷实现梦想,帮助父亲夺回公司,最后又登台演奏交响乐,这些情节看起来实在是太爽了。

    相较于周彦拍的《想飞的钢琴少年》原版,法国版拍得确实更爽一点,没有那么克制,小男主就像是个幕后大佬一样,小小年纪就掌控了一切。

    跟女主的互动,也更显得奔放一点。

    等到电影结束,影厅的灯亮了起来,其他人都开始往外走了,但是杰西卡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一动不动。

    她要看看电影里面出现的那些配乐都叫什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